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李商隐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李商隐《无题》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李商隐《无题》赏析

  无题 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注释】

  1、李商隐作品中有无题诗十六首,还有一批以诗开头或篇中二字为题,实际上也等于无题的诗,合共六十余首。这些诗多涉女性题材,多与爱情(艳情)相思有关,但又不限于此,内涵十分丰富,历来阐释者的看法颇多分歧,争论的焦点是它们有无寄托,如果有,寄托是什么呢?其实对每一首无题诗如何解释,不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寄托之说,不可过实过滥。

  2、“八岁”二句:写女孩很早就懂得爱美。长眉,唐代以青黛点眉,将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是时髦的打扮。

  3、“十岁”二句:写女孩的美丽姿容和活泼可爱的性情。芙蓉,荷花。裙钗,指上衣和下衣,古代下衣叫裳。衩,本指上衣旁开衩的地方,在唐代指开衩袍,也叫衩衣。“芙蓉作裙衩”源于屈原离骚中的“集芙蓉以为裳”,以表现高洁的品格。

  4、“十二”二句:写女孩的才华和对音乐的爱好。筝,古代弦乐器,唐筝有十三根弦,手指套银甲(金属制的指抓)弹拨以成乐。卸,摘下。

  5、“十四”二句:女孩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可父母把她藏在家里,并未许嫁。藏六亲,谓藏在深闺之中,回避所有的男性,包括六亲。悬知,猜想,揣测。

  6、“十五”二句:写主人公面对大好春光,触动情怀,心事重重,在秋千架下背着同游的女伴在伤心落泪。泣春风,在春风中流泪。背面,背对,背向。

  【赏析】

  这首诗仿照乐府民歌体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悲苦”。然而李商隐不仅将女子的悲苦提前了--早在议嫁之前,她已在背人处哭泣--以比喻指人生欢乐的短暂,而且动态地展示了女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更为复杂多样的性情。这是一个爱美而且早熟的女孩,有着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情操,又有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面对大好春光,为何会背人哭泣呢?“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也许是个中原因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已有对爱情的向往,“藏六亲”昭示了她思嫁而又胆怯的待嫁心理。拂面的春风撩起了她的情思,使她有感于青春易逝而年华虚度,前途茫然,不禁暗自伤心。诗人细腻地摹写了女孩由幼女之羞涩道少女之怀春、伤春的发展过程。

  如果考虑到这首诗是诗人十六岁时的作品,那就不难理解诗人是在借这位志向高洁的少女遭遇,寄托自己渴求用世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诗人自小有凌云之志,勤奋攻读,求师问道,以期将来能报效朝廷。在擅长古诗文和书法的堂叔李某的熏陶下,他“十六能着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李商隐樊南甲集序)。然而尽管少负才华,他毕竟出身微寒,父亲早逝,家道艰难,在重视门第的唐代,很难顺利地踏上仕途,对于前途的茫然时常会让他感到苦闷,正如诗中那位富有才华、品行高洁、思嫁而“犹未嫁”的少女。吴乔说此诗表达“才而不遇之意”,屈复说是咏叹“才士之少年不遇”,皆准。

  这首诗清丽婉转,寄意深远,为后代传诵。纪昀评曰:“独成一格,然竟有古意,故不在形貌音响间。”(玉谿生诗说)

  本篇为古典文学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猜你喜欢
  • 《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赏析》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此词深得其中之昧。处处说燕,而终篇无一燕字。说它写得不像,却很像;说它像,却又不太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而不袭其貌。词人主要通过烘托、陪衬等方法

  • 白居易《题王处士郊居》全诗赏析

    半依云渚半依山,爱此令人不欲还。负郭田园八九顷,向阳茅屋两三间。寒松纵老风标在,野鹤虽饥饮啄闲。一卧江村来早晚,著书盈帙鬓毛斑。

  • 散文阅读的答题策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阅读的答题策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注释】 选自《尚书·大禹谟》。 惟:语气助词,无实义。 危:凶险。 道心:指伦理道德的准则。 微:精微。 精:精心。 一:一意。 允:真诚。 厥:其。 稽:考核。 弗:不。 询:询问,探讨。 庸:用

  • 欧阳修《苏主簿挽歌》全诗鉴赏

    布衣驰誉入京都,丹旐俄惊反旧闾。诸老谁能先贾谊,君王犹未识相如。三年弟子行丧礼,千两乡人会葬车。我独空斋挂尘榻,遗编时阅子云书。

  • 《庄子》序 赏析和解读

    夫庄子者,可谓知本 ① 矣。故未始藏其狂言, 言虽无会而独应者也 ② 。夫应而非会, 则虽当无用 ③ ;言非物事 ④ , 则虽高不行;与夫寂然不动 ⑤ ,不得已而后起者, 固有间 ⑥ 矣,斯可谓知无心

  • 国学经典散文

    国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散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国学经典散文1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

  • 岑参《碛中作》全诗赏析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描写旅人远走塞外,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

  • 刘禹锡《忆乐天》全诗赏析

    寻常相见意殷勤,别后相思梦更频。每遇登临好风景,羡他天性少情人。

  • 国学名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处和解释

    【名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语出《老子》七十七章。意思是自然界是减少有余的来补给不足的;社会却不是这样,它是减少不足的来献给有余的。说明“天道”是公平的,而“人道”是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