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赏析》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此词深得其中之昧。处处说燕,而终篇无一燕字。说它写得不像,却很像;说它像,却又不太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而不袭其貌。词人主要通过烘托、陪衬等方法,迂回曲折地描写燕子所处的环境,燕子的声音、动作和体态;同时还借助了明喻和暗喻等手法。词的起首二句先写环境,后写声音。庭院深深,杨柳阴浓,渲染了庭院的深邃静。在这寂静的环境中,唯有双双紫燕,终日呢喃,神态上这就突出了词中的主体。不径说燕子,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勾画出它的特点,接着后面两句,也以同样的结构,先写环境,后写动作,只是词人的眼先已庭院移到池塘。

  一池春水,雨后新涨,碧波荡漾,境极美矣。此时忽有双双燕子,掠水而过。这是以环境之静,烘托燕子之动,动静相宜,便产生优美的情趣。“蹴水忙”三字,可谓得燕子之神。一只燕子刚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紧接着又一只燕子从水面上点了一下,飞了过去……飞燕踏水,前后相续,活生生的一幅飞燕闹春图呈现于眼前。虽不言燕,而生动的燕子形象已入读者眼帘了。

  过片二句,通过环境的渲染、烘托,又进一步运用明喻或暗喻摹拟燕子的形象。用比喻亦不易,“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见张炎词源论咏物),其妙亦在似与不似之间。“萍散漫”,承上片“池塘”而来。池塘上浮萍点点,逐水飘流,映衬了空中的飞燕。“絮飘飏”承起句“柳阴”而来。既云有阴阴杨柳,自有柳絮飘飏,于中也自然地点出时当絮飞花落的暮春,与武林旧事所说的“三月初十日”恰相符合。柳絮在风中飘扬,烘托出燕子在天空飞翔的姿态。其体态轻盈,情韵杳眇,悠然可想。而着一“狂”字,回味无穷。

  结尾二句,是全篇的警策,犹如画龙点睛,全篇因之警动。暮春时节,落红阵阵,有的飘在岸上,有的落入水中,惹人怜惜。词人说:“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写燕子惜花,同时也将人之怜香惜艳的心情反映出来。“落花都上燕巢泥”,是李清照(一作周邦彦)浣溪沙中的句子。李清照早于曾觌,曾词人之根可能出于李词。然李词所的只是燕子衔泥筑巢的结果,而曾词则刻画其过程,形象更为生动,情感更加浓厚。同时,下句的“归”字与上句的“去”字,相互呼应,落花逐水而流,而多情的燕子却把它一口一口衔回画梁,筑成芳巢。这就赋予燕子以大雅不俗的性格,实际上也映射出词人自己的“心影”。这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猜你喜欢
  • 盖古之为学人材多由庠序而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盖古之为学人材多由庠序而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云阳爰书诗赏析》

    【注释】:(万历间,丹阳庞令缉获轻侠少年丁邦相,搜得二诗于箧笥中,爰书指为反诗,以前诗有“他日东南报奇事,也须杯酒拜明霞”之句也。此诗似女子赠别之作。)

  • 余靖《山馆》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余靖《山馆》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②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③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④ 【注释】 ①山馆:山间的客舍。②萧条:寂寥,深静。③畬田:火耕的田地。

  • 《喜迁莺·霞散绮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应制词,此词写的是帝王的歌舞升平生活。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首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时令气候,语句精美、华丽,透着淡淡的秋的气息。上片写景,从黄昏的余霞写到初生的新月,以

  • 《丁督护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丁督护歌李白【原文】云阳[1]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2],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盘

  • 郭恒生《与沉默的文字对话(外二首)》

    每当周末悠闲的日子我总会刻意让自己敏感的神经尽量保持一种休眠状态在子夜难奈的冥想中臆想着后天的阳光雨露應该会像昨天一样洒满春天的大

  •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出处】唐李白《 沙丘城下寄杜甫 》。 【意思】 我来到这里究竟为了什么?现在只是无所事事地高卧在沙丘城。 【诗句】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出处】唐李白《 沙丘城

  • 《行香子·昨夜霜风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议论。   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

  •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名言: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注释: 饰貌: 在外表上掩饰的伪装。情: 有真情实意。 句意: 当面说人好话的人不忠诚, 在外表上有所伪装的人没有真情实意。 出处: 汉·戴德《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 荀子名言·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善言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