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赏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诗鉴赏
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纵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之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 逢”字点出了题目。
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没有纸笔,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能表现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传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这首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仿佛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
岳飞《满江红》岳 飞 岳 飞 写 怀 怒发冲冠 ① ,凭栏处、潇潇雨歇 ②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③ ,八千里路云和月 ④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 ⑤ ,犹未雪。
-
陈臻问曰 ① :“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 ② ,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 ③ ,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曰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
-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着孟光。
-
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去年徐州花下对月,与张师厚、王子立兄弟饮酒,作蘋字韵诗。)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那禁泻。忆昔还乡溯巴峡,落帆樊口(在黄州南岸。)高桅
-
摸鱼儿 【宋】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
-
计东邺中怀古正秋风, 词赋深惭谢氏工。生欲移家辞白雪, 殁随疑冢对青枫。诸王礼数何
-
西方文学·叔本华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
-
清·郑燮1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
-
厉无畏诗歌选: 厉无畏宗亲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界有崇高的威望。他在文学艺术也有很深 的造诣,却鲜为人知,今选取他的部分诗歌供大家欣赏。 (一)故园情 中秋寄情 大江潮动月团团,秋气清高笼远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