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吊谢茂秦山人·计东》原文与赏析
计东
邺中怀古正秋风, 词赋深惭谢氏工。
生欲移家辞白雪, 殁随疑冢对青枫。
诸王礼数何尝绝?七子交期竟不终。
自是贵游无远识, 布衣未必感飘蓬。
计东(1625—1676),字甫草,号改亭,江苏吴江人,寄居浙江嘉兴。顺治十四年举人,随即被罢黜。有改亭文集、甫草诗集。
这首诗是计东到达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写的吊明代诗人谢榛(字茂秦)的。清史稿·文苑传载:计东“纵游四方,所至交其豪杰。过邺城,寻明人谢榛葬处,得之南门外二十里,为修墓立石,请有司禁樵牧。”可见计东对谢榛景仰之极。谢榛为明代诗人,且是出名的诗评家,其四溟诗话颇有影响。
首联写凭吊谢榛,自愧不如其诗文高雅。首句说秋天时到了邺城,不由兴了怀古之幽情。所谓“怀古”即想念埋葬在这里的名诗人谢榛,因而次句接写深感惭愧的自己的词赋不如谢榛的功夫。诗一开始就流露出对谢榛的敬仰。
颔联概括谢榛生前和死后情况。谢榛生前不慕荣名,不随浊流。明史·谢榛传:“李攀龙、王世贞辈结诗社,榛为长,攀龙次之。及攀龙名大炽,榛与论生平,颇相镌责,攀龙遂贻书绝交。世贞辈佑攀龙,力相排挤,削其名于七子之列。然榛游道日广,秦、晋诸王争延致,大河南北皆称谢榛先生。”“辞白雪”,就是指谢榛后来不愿和李攀龙接近,“白雪楼”是李攀龙的书室名。谢榛生前不愿和达官贵人结交,显示了他的清雅高洁。“疑冢”,陶宗仪辍耕录:“曹操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上。”这里是说谢榛死后葬在临漳。这儿不仅讲明谢榛的葬地,而且暗射他犹如曹操样标示建安风骨。写谢榛的生和死,选取他具有高风亮节之处,作者有着深透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审察力,确能驭一而驾万。
腹联写谢榛与不同人的交游情况。谢榛与李攀龙等疏远、甚至绝交后,“秦、晋诸王争延致”,仍然以礼相待;而与“七子”的交往却断绝了。明代中叶诗坛上的“后七子”,为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作者从谢榛的交游上,指出他并不是与所有的人不合,只是他对李攀龙、王世贞的攀龙附凤感到道不同、情不投罢了。
尾联写谢榛素性豪迈,未必对自己的受排挤感慨。“贵游”指李攀龙、王世贞等人。“无远识”,指那些声名显赫者的目光短浅,心胸偏狭。谢榛不因受人排斥而损毁盛名。他一生布衣,却自甘冷落,自矜清高,就是到处飘泊,也未必为此而感慨。
计东吊谢榛实是以人喻己,借彼说此。谢榛的遭冷落、受排斥,正是和自己的被黜一致。由于经历上的近似,处境的相同,他对谢榛也就特别有感情。诗的开头“词赋深惭谢氏工”,貌似自谦之词,实透露出和他相比之意:词赋虽不如谢榛之工,而思想却与之相通。写谢榛,只以生与死、交与绝两相比较,也就勾勒出他一生的行事、遭遇和个性。诗人把谢榛视为同调,则悼念时也就不是应景之作,也非无病呻吟,而是响着自己的心声,这就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元戏剧《无名氏》鉴赏 《陈州粜米》全名《包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牡丹亭游园中的古诗词有哪些,内容包括《牡丹亭》中经典的诗句,牡丹亭中的诗句还.,《牡丹亭》中的诗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3、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4、偶然间心似缱,梅树
-
天门有灵泉,埃尘未尝至。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辉庇。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
作者: 崔雄权 【作家简介】金时习(1435—1493)朝鲜
-
伤歌行无名氏【原文】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1]夜何长。微风吹闺闼[2],罗帷[3]自飘扬。揽衣曳长带,屣履[4]下高堂。东
-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作品赏析【注释】:罗绮自相亲。(自一作坐)
-
[宋]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
-
清·高尔俨1昨宵乐甚! 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2,月光落酒杯中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记事碑·《条城高氏祠堂修缮记》(高财庭)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记事碑·《条城高氏祠堂修缮记》(高财庭)
-
停车欲去绕丛竹,偏爱新筠十数竿。莫遣儿童触琼粉,留待幽人回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