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全诗赏析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作品赏析
【注释】:此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警拔高远。
诗一开头,给读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晨江漉金图:一轮初阳冉冉升起,朝晖轻缓地拨开了笼罩在江面上的晨雾,江中小洲渐渐显露出明净秀美的轮廓。成群结伴的淘金姑娘,正散满在江湾辛勤地淘沙漉金。这时,阳光已驱散晨雾,说明她们已淘洗了好长一会儿了。诗人用晨光拨开江雾这优美如画的鲜丽景色,衬托淘金女伴劳动场面的壮美,表现了对她们的劳动的由衷赞美和热情讴歌。
后两句,作者的诗思从江边场景宕开,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前两句讴歌了淘金妇女们的劳动,顺接来写,固然可以,但不会产生警人的力量。诗人别具慧眼,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黄金,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这首诗以明快而又婉转的民歌风调,表现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语言质朴浅近,精炼准确,很有特色。首句“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第二句的“满”字,既写出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劳动早已开始。这些通俗字眼,从生活直观中提炼出来,熔入诗中,形象而富有动态美。第三句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却不嫌堆砌,反见其神思飞动,用词精警。第四句一个“尽”字,充分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正因为这样,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诗,才这么耐人寻味,这么给人启迪。
(左成文)
-
谏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则知天子明如日,肯放淮南高卧人。
-
【注释】:注一:“毛”字底上边一个“匋”字。读“淘(tao2)”,大醉的样子。
-
【生卒】:1871—1922【介绍】: 法国现代著名作家,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学者,曾经
-
此词的结构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虽属老调,但情景交融、环环相扣、一片苍凉的表现过程却自有其独到之处。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在一片树林里,要是有哪棵树长得太高而突出于其它的树木,大风刮过来必定最容易催断这棵突出的树,告诫人们: 不要太过分在众人里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
-
【3077】道家养生精要(蒋力生、叶明花编撰,钟健华策划,江西科技出版社,80万字,2016年5月第1版,200元)△全书十五编,除总论外,分为
-
李华 浩浩乎平沙无垠 (1) ,夐不见人 (2) 。河水萦带 (3) ,群山纠纷 (4)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5) ; 蓬断草枯 (6) ,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7) 。亭长告余曰 (8
-
苏子瞻大臣论上 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 天下不幸而无
-
【题解】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以后屡圮屡建。旧址在蛇山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1895年移建于蛇山之巅。黄鹤楼因黄鹤山而得名。
-
《诗经》概说 众所周知,《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大致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换句话说,是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