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平山堂》苏轼词赏析: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苏轼词作鉴赏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时所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生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熙宁四年(1071)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杨州,来平山堂凭吊恩师。“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
“十年不见老翁”,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壁上龙蛇飞动”,是说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栏槛倚睛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作者由过平山堂睹物思人,想及欧阳恩师的某些事迹,感念他的恩德;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某些遭遇,因此,当他凭吊逝者,目睹平山堂前恩师手植的“欧公柳”,耳闻歌女演唱欧词,自然会生发万千感慨。白居易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比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苏轼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苏轼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
-
忆昔尝修守臣职,先春自探两旗开。谁知白首来辞禁,得与金銮赐一杯。
-
芒鞋踏遍万山松,得得归来丈室中。破岩簧碓谛?啵?逄付钥退谱仓印C?乙?淳?司伲?倬浜涡胄?仪睢4河甑乩灧职胱??阋缮碜」澎?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何组织古诗词朗诵,内容包括如何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怎样组织诗歌朗诵会,怎样组织班级诗歌朗诵。如何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拟举办“我与经典同行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初定方案如
-
种田红 种田红“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次回家的路上,路过一所小学,传来悦耳的歌声。自小生活在农村,
-
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虽同锦步障,独映钿箜篌。鸳鸯可羡头俱白,飞去飞来烟雨秋。
-
《前出师表》蕴涵着诸葛亮赤忱报国之心和雄图大略,条理清晰,言辞恭谨恳挚,有智,有情,有义,感人之至。
-
生名师命其姓刘,自少轩轾非常俦。弃家如遗来远游,东走梁宋暨扬州。遂凌大江极东陬,洪涛舂天禹穴幽。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岭入炎州。青鲸高磨波山浮,怪魅炫曜堆蛟虬。山P讙噪猩猩游,毒气烁体黄膏流。问胡不归
-
《调笑令》,是北宋元祐年间教坊艺人影响下面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当时也叫《调笑转踏》。“转踏”当是一种舞蹈的名称。这种《调笑转踏》,是宋词向戏曲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秦观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每首之前冠以一首七言
-
醉翁丰乐一闲身,憔悴今来汴水滨。每听鸟声知改节,因吹柳絮惜残春。平生未省降诗敌,到处何尝诉酒巡。壮志锁磨都已尽,看花翻作饮茶人。
-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写于作者贬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期间。夔州是竹枝词的故乡,“里中儿”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