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儿颀》全诗鉴赏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
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
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
知迷欲自反,一恸送余伤。
作品赏析
原题: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
一观其神骨,洞其品行 【原文】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1)存”,神之谓也。“山骞(2)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
-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作品赏
-
頍弁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这首词中,“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过去有人将此句解释成词人先醒过来看到千顷绿荫,再听到树间黄鹂娇声啼鸣,两两应和。今天的学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够精准。从后一句“睡起不胜情”来看,词人应是先在睡梦中闻鸟声,被黄鹂的啾啾鸣啼惊醒,随后才
-
【注释】:(出何孟春《馀冬序录》徐兴公云:“偶客邵武,见仁寿寺壁间书此诗句,字少异,不书姓名年月,大都类国初人笔。”)
-
方驾与吾友,同怀不异寻。偶逢池竹处,便会江湖心。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蘋藻复佳色,凫鹥亦好音。韶芳媚洲渚,蕙气袭衣襟。萧散皆为乐,裴回从所钦。谓予成夙志,岁晚共抽簪。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 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
-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 ① 。植木县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子往晏子之家 ② ,说曰:“负郭之民贱妾 ③ ,请有道于相
-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