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 咏橘》全诗鉴赏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咏橘词,巧言物状,体物细微,属“纯用赋体,描写确尚”的咏物佳作,颇耐玩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 ”,先布置环境,以使下文有余地抒发。“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 。“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 。”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 。“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新苞,指新橘。橘有皮包裹,故称。又,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 。”沈约橘诗 :“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 。”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形象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尽得橘之神。“竹篱茅舍出青黄 ”,好在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 ,堪称绝妙 。而“惊 ”、“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叶 。末句点出“ 吴姬 ”,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
-
《余靖·从政六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清箴政为民
-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当染》。 【赏析】 《吕氏春秋·当染》的主旨,是讲人君的品行思想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文中引墨子的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故
-
这一首诗鲜明地标志着陆机思想的转变,是研究陆机的重要材料。元康六年(296),陆机参加了当时权贵贾谧所罗列的二十四友。
-
【原题】:游北岩之畴昔梦作二诗觉而仅记一联云鬓发丝丝半已华犹将文字少年夸明日为客诵之客十三人请以是为韵予分鬓官
-
某启:某闻玄螭掩耀,光销赤堇之芒〔2〕;白鹤摧辉,影灭青胡之宝〔3〕。由是紫氛霄耿,
-
(解题)“大宗”最高之宗,即天下事物的本然,就是“道”。“师”得道的人。题意 “得道的大师”。主旨在论“道”。“道” 是虚无,是无为。体现这个“道
-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
-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 【意思】巫山神女与楚襄王欢会原 是一场梦,少女居住的地方本来就没有 郎君陪伴。神女生涯:传说楚襄王梦中 曾与巫山神女相会,
-
黑头日已白,白面日已黑。人生未死间,变化何终极。常言在己者,莫若形与色。一朝改变来,止遏不能得。况彼身外事,悠悠通与塞。
-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卷秋澜。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