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长安有狭邪行》赏析
长安有狭邪行·陆机 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 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 鸣玉岂朴儒,凭轼皆俊民。 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余本倦游客,豪彦多旧亲。 倾盖承芳讯,欲鸣当及晨。 守一不足矜,歧路良可遵。 规行无旷迹,矩步岂逮人。 投足绪已尔,四时不必循。 将遂殊途轨,要子同归津。
这一首诗鲜明地标志着陆机思想的转变,是研究陆机的重要材料。元康六年(296),陆机参加了当时权贵贾谧所罗列的二十四友。贾谧是贾后的侄子,借助贾后的淫威,怀有异心,他的组织二十四友,是有政治目的的。由于贾后专恣,贾谧权过人主,普遍引起了朝野的反感,因此二十四友自然受到正直人士的谴责,如阎缵上疏说:“世俗险薄,士无廉节,贾谧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鲁公二十四友。……潘岳、缪徵等皆谧父党,共相浮沈,人士羞之,闻其晏然,莫不为怪。今诏书暴扬其罪,并皆遣出,百姓咸云清当。臣独谓非但岳、徵,二十四友宜皆齐黜,以肃风教。”后来晋书为陆机列传也以此为他的弱点,说他“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其实二十四友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他们各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共同的政治利益,陆机最终死于二十四友中的牵秀、王粹之谗,足以说明问题。
陆机出生于吴国高级士族家庭,其祖陆逊,父亲陆抗都是吴国的扶持之将,其生死存亡即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陆机生长于这样的家庭中,从小饱受正统儒学教育,本传说他“服膺儒学,非礼勿动”。但是公元二八○年吴晋之间最后一场战争中,他所依赖的一切(国家、家族)都毁于一旦,从此个人的建功立业和重振家声的重任便是他一切活动的中心内容。明白了他的思想背景,也就明白他为什么会加入为士人不齿的二十四友。
带着这样的重负,陆机于太康末年(289)应诏北上洛阳,但他并没有很快就能进入上流社会,从而一展建功立业的雄图。赴洛伊始,他就感受到了晋人对吴人的歧视。晋武帝曾公开说:“蜀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吴人趑睢,屡作妖寇。”武帝的观点,足以构成吴人仕宦的障碍了。到惠帝时,吴人仕宦的仍然很少。据陆机说:“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陆机的情况也如此。栖迟洛阳数年,不过为祭酒、太子洗马及吴王郎中令而已,与他建功立业,振兴家声抱负的实现,相差太远,此时已经三十六岁的他,不禁产生了“日归功未建”(猛虎行)的焦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机接到贾谧的邀请,成为其门下“二十四友”之一,他那“服膺儒学”的思想也开始了转变,这首诗就是他转变的心声。
诗歌的前八句是一幅浮华交游图,写出当日洛阳士人为功名富贵热心交营的情状。开首的“伊洛有歧路”,是实写,也是寓写。实写浮华交游的熙熙攘攘,寓写则指人生的歧路上也拥挤不堪,这里既有朴儒,也有俊民。他们驾着华丽的车子,穿着漂亮的衣服,车盖映照日光,丽服鲜耀芳春,一个个激励着竞进之心,这种奔竞不已的士风,颇令陆机困惑。“余本倦游客”的“倦”字,既指身体的疲惫,也指屡屡碰壁后内心的失望、倦累。想自己出身高贵,又怀盖世才华,为什么竟一直不能得意而施展抱负呢?作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却借旧亲之豪彦对自己的教导,来说明自己道路选择的错误。从“倾盖承芳讯”以下是“豪彦”的劝导,这劝导的前提是“欲鸣当及晨”,以鸡及晨而鸣比喻人及时而仕。如何才能及时而仕呢?这就是“守一不足矜,歧路良可遵”。守一指谨守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就是下面所说的“规行”、“矩步”。时代已变,规行矩步者当然不会超越别人。如若及晨而鸣,只有奔竞于歧路之上,寻找捷径,周易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不必一定走一条路,像四时季节的递邅一样,顺序而来,实际上殊路亦可同归,歧路又有何妨?君不见那些朴儒、俊民都交驰在伊洛的歧路上吗?“要子同归津”是豪彦旧亲对他的召唤。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虽托为豪彦的劝告,实际是陆机个人的思想变化,他的投身二十四友正是思想转变后的行动,他也知道贾谧之门是歧路,不为正直人士所齿,但他又认为正义之路并不能达到“及晨”的目的,因此不足为矜。陆机把“歧路良可遵”与周易殊途同归的思想联在一起,从而在儒家经典中找到自己立身的依据,这种思想在其它诗文中一再出现,如豪士赋序:“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秋胡行:“道虽一致,途有万端”等,表明这已成为他后期行为的指导思想。这一切又都是他建功立业的抱负和重振家声的重任所激励。乐府解题说陆机这首诗“言世路险狭邪僻,正直之士所无措手足矣。”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
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舟车路所穷,嗟谁肯来游。念非吾在此,二子来何求。不见忽三年,见之忘百忧。问其别後学,初苦茧绪抽。纵横渐组织,文章烂然福引伸无穷极,卒敛以轲丘。少进日如此,老退诚可羞。弊邑亦何
-
李斯未相秦,且逐东门兔。宋玉事襄王,能为高唐赋。常闻绿水曲,忽此相逢遇。扫洒青天开,豁然披云雾。葳蕤紫鸾鸟,巢在昆山树。惊风西北吹,飞落南溟去。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人生感分
-
宋词典故·榴花开欲然 【出典】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术笑有此赠》诗:“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见《全唐诗》卷一七二)按:然,通“燃”。 【释义】 李白诗形容红色的山花,有“山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鉴赏与解读》是一篇历代爱国散文的经典之作。文章详细阐述了梁启超对于少年中国的观点以及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的思考。他强调少年时期是培养爱国情操的黄金时期,教育应注重灌输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文章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让人深受教育和启发。这篇文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爱国散文,更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参考。
-
李世民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
-
天容清永昼,风色秀含薰。五日逢佳节,千龄奉圣君。
-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
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堂皇临绿野,坐卧看青山。位极却忘贵,功成欲爱闲。官名司管籥,心术去机关。禁苑凌晨出,园花及露攀。池塘鱼拨剌,竹径鸟绵蛮。志在安潇洒,尝经历险艰。高情方造适,众意望征还。好客交珠
-
蓝水兵 你的嗓音纯得发蓝,你的呐喊 带有好多小锯齿 你要把什么锯下来带走 你深深的呼吸 吸进那么多透明的空气 莫非要去冲淡蓝蓝的咸咸的海风 蓝水兵 从海滩上跃起身来 随便撕一张日历揣在裤兜里 举起太平
-
狄生臂鹰来,见客不会揖。踞床咤得隽,借箸数禽入。短后掬豹裘,犹溅猩血湿。指呼索酒尝,快把长鲸吸。半酣论刀槊,怒发欲起立。北方老猘子,狂突尚不絷。要须此慓悍,气压边烽急。夜走追锋车,生斩活离级。持归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