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次韵子由种杉竹》全诗鉴赏
似闻梨枣同时种,应与杉篁刻日添。
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
先生坐待清阴满,空使人人叹滞淹。
-
《十四行集(选二首)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冯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 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
凌晓楼先生曙,……十岁就塾,年余,读四子书未毕,即去香作杂佣保,然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苦不明诂解。邻之富人,为子弟延经义师,先生乘夜狙其轩外,听讲论。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先生愤甚,求得已离
-
柳梢黄嫩草芽新,又入开成第四春。近日放慵多不出,少年嫌老可相亲。分司吉傅频过舍,致仕崔卿拟卜邻。时辈推迁年事到,往还多是白头人。
-
这四首写景诗,都是抓住一个细节,抓住平凡事物中富有诗意的东西加以表现。 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写湖光山色,两岸风物,却抓住了中流的一只渔舟;又不写渔舟的种种,视线却集中在渔夫身上;却又不写渔夫的种种,单写他穿翻了衣衫,发髻不裹的自由
-
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
-
国学名句“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出处和解释
【名句】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语出清代顾炎武《精卫》诗。我立志要填平东海,即使身体沉落到了海底,这一心愿也绝不改变;东海不见填平的时候,我的心也就不会终止。四句诗借咏精卫鸟,
-
【原题】:奉同黄檗慧公秀峰昌公丁巳上元日访鼓山珪公游临沧亭为赋十四韵
-
诗题“古意”,与“拟古”、“效古”相似,多咏前代故事,以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古意诗,所咏地点、人物似与作者所在的南朝无涉,但却采用了以古喻今的手法,反映了南朝的一些现实。 起句“挟瑟丛台下”,是说一位女子带着叫做瑟的乐器来到丛台
-
风流悟 清写刻本《风流悟》扉页书影 清写刻本《风流悟》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八回。题“坐花散人编辑”。坐花散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写刻本,原吴晓铃藏;清
-
北魏著名将领。原叫拓跋英,孝文帝姓氏改革后,即为元英,南安王拓跋桢子,字虎儿,性聪敏,博闻强记,善骑射,通音乐,微晓医术。孝文帝时,为都督梁、益、宁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孝文帝南伐齐时,为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