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南乡子 舟行记梦》全诗鉴赏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作品赏析
【注释】①词可能作于淳熙五年(1178)秋,时稼轩由临安赴湖北任职,舟行江上,感梦而作。 词就梦前、梦中、梦后三层依次写来。词人由醉入梦,梦中笙歌花丛,翠袖盈盈。以下不写梦后相思,却倒叙梦中情境,妙笔脱俗。“只记”,以少胜多,怨月独圆,无理有致,情痴意浓。且此月系玉人闺中独看之月,抑或词人舟头所见之月?情境恍惚,韵味无穷。
②“欹枕”两句:橹声咿哑,倚枕醉眠。欹(qī期)枕:倚枕。艣(lǔ鲁):同橹,摇船用具。咿哑:象声词,摇橹声。聒(guō锅):嘈杂之声。③“梦里”三句:写梦境:笙歌花底,玉人历历在目。翠袖:着绿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
④“别后”两句:言玉人欲诉别后相思,不想梦断人去。两眉尖:紧皱双眉,愁苦貌。梦已阑:梦已尽。
⑤“只记”三句:记叙玉人梦中之语:怨月无情,别时独圆。前夜月:指别时之月。不管人愁独自圆:人愁离别,月却独自向圆。意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何事长向别时圆。”
[url=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url]
-
张茂先鹪鹩赋 有序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
-
国学名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出处和解释
【名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语出《左传·昭公十年》。凡是人,都有争利之心,所以利不可强取,而应见利思义为好。血气:指有血液和气息流动的动物,此指人。愈:较好,胜过。
-
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 作品赏析依旧次在上元二年。《内经》:早卧早起。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帖石防隤岸①,开林出远山②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必背语文古诗词,内容包括语文古诗词高考必备60篇,高中生必背古诗词14篇,高中必背古诗文40篇。1.孔子语录 《论语》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韩语歇后语骂人不带脏字,内容包括求骂人不带脏话的歇后语,越多越好,韩语如何骂人,骂人的歇后语不带脏字。1.蝙蝠身上擦鸡毛你算什么鸟? 2.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3.鳖下的王八蛋! 4.布袋里失火烧包! 5.苍蝇采蜜装疯(蜂) 6.茶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1到6六年级所有古诗词,内容包括1到6年级的所有古诗,,1到6年级全部古诗要全,一到六年级的古诗(全部)。【一年级上册】[2]画 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
-
“歌韵巧共泉声,”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歌韵巧共泉声,”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音乐舞蹈·歌声”类的诗句。 间杂琮琤玉 这是颂美声乐之词。 其意是: 高雅动人的歌声巧似泉水自流,轻柔婉转,浏
-
【3016】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任仲文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5万字,2017年1月第1版,28元)△分4个部分:讲政治、顾大局、讲服从、常看齐
-
诗藻富丽,富于唐韵的才子樊增祥,其《采茶词》亦笔触清新,具有山家浓郁的泥土气息。
-
藏历正月十五日,是藏族传统的酥油花灯节(又叫摆花节,或灯节),起源于公元十五世纪初。公元1409年春,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宗·洛桑扎巴在拉萨大昭寺创办传昭法会,于正月十五日晚,在大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