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陈子昂诗《感遇》(其四)赏析
陈子昂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陈子昂诗鉴赏
这是感遇诗的第四首。诗人借两则对比鲜明的历史故事,夹叙夹议,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时事的深沉感慨。全诗质朴刚健,寄寓遥深。诗中写了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把其子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魏文侯重赏了他的军功,但是觉得他心地残忍,因而并不重用他。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猎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认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王子。
一个为了贪立军功,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疏到如此,这样的人,对别人岂能有忠心呢?一个怜悯孤兽,私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却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傅。这样的人,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他对国君肯定是能忠心到底的。
陈子昂作这两首诗是有感而发的,当时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杀了许多唐朝的宗室,甚至杀了太子李宏、李贤、皇孙李重润。上行下效,满朝文武大臣为了效忠于武则天,作了许多自以为“大义灭亲”的残忍事。大臣崔宣礼犯 了罪,武后想赦免他,而崔宣礼的外甥霍献可却坚决要求判处崔宣礼以死刑,头触殿阶流血,以表示他不私其亲。陈子昂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十分厌恶。但是又不能正面谴责,因而写了这首诗。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首咏史诗,实质上是一首针砭当时政治风气的讽谕诗。清代陈沆诗比兴笺说它“刺武后宠用酷吏淫刑以逞也”,是道出了诗人旨意的。
-
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矻矻将心求净法,时时偷眼看春光。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常
-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
汉民谣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 父别居。寒素清白
-
典源出处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王逸叙:《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
古文观止·王拯·《媭砧课诵图》序 《媭砧课诵
-
早宦阅人事,晚怀生道机。时从学省出,独望郊园归。野彴度春水,山花映岩扉。石头解金章,林下步绿薇。青松郁成坞,修竹盈尺围。吟风起天籁,蔽日无炎威。危径盘羊肠,连甍耸翚飞。幽谷响樵斧,澄潭环钓矶。因高见帝
-
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描述了东南海景的壮丽与美丽。这首词以海浪来比喻人生的沉浮,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通过用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柳永巧妙地描绘了海的博大和浩渺,使诗歌具有纯粹的艺术美感。这首词语句通顺,描写细腻,善于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示美景和情感,露出柳永独特的艺术境界。总之,这首词回味悠长,读来令人陶醉。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名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注释: 这是顾宪成为东林书院题的院联, 表明了明末东林党对于国家时事的关切之心。 句意: 风声、雨声, 读书声, 声声都听在耳朵里
-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
贯云石己到黄昏祷告天, 焚起香烟。 自从他去泪涟涟, 关山远, 抛闪的奴家孤枕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