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全诗鉴赏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作品赏析
【注释】:【注释】
①亦庆元二年(1196)之作,止酒:戒酒。戒酒杯使勿近:警告酒杯不许靠近我。 微妙的矛盾心理:欲止酒而意有所不能。采用主客对话体。爱之深,则恨之深;而恨之深,恰恰说明爱之深。通篇历数酒之罪状,辞激色愤,急欲肆之而后快。不想“杯”以礼为先,曰“麾之即去,招亦须来”,不愧稼轩“知己”,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此词以大段议论入词,取散文句式,打破上下片换意定格等,皆脱落传统故常之笔。
②“杯汝”三句:呼杯来前,告以我将戒酒。汝:你,指酒杯。点检形骸:检查身体。意谓自我保养,不再纵酒伤身。
③“甚长年”四句:言昔因纵酒成疾,如今因病罢酒,惟思酣睡。甚:说什么。抱渴:患酒渴病,长年口渴思饮。此用“渴羌”事,见下阕注②。咽如焦釜(fǔ府):咽喉如同烧糊了的锅子一样难爱。战国策:“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气似奔雷:鼾声如雷。黄庭坚题东坡字后:“东坡居士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就卧鼾如雷。”
④“汝说”三句:酒杯劝告词人:便学刘伶,醉死何妨,不必戒酒。晋书·刘伶传谓刘伶纵酒放荡,常乘一鹿车,携一壶酒,命人带锄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达者:通达的人,即指刘伶那种无视封建礼法、纵酒颓放的人。
⑤“浑如此”三句:词人谓酒杯竟然说出如此话来,未免对己太少情意。韩愈毛颖传:“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浑如此:竟然如此。知己:作者自谓酒的知己。
⑥“更凭”两句:谓酒与歌舞相谋,害人尤甚,直似鸩毒。为媒:作为媒介,诱人剧饮。算合作:算将起来应该(把你)看作……。鸩(zhèn振)毒:一种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放入酒中,饮之立死。
⑦“况怨无”四句: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而生;世上事物本无好坏之别,超过限度就会成为灾难。此指爱酒应有节制。过则为灾:北史·齐文宣帝纪:“惟数饮酒,麴蘖成灾,因而致毙。”
⑧“与汝”三句:词人与酒杯约定:勿留急去,否则,我尚有馀力把你砸个粉碎。成言:说定,约定。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亟(jí集):尽快。肆:原意处死后陈尸示众。论语·宪问:“吾力犹能肆诸于朝。”这里借其语意对酒杯而言,可作砸碎讲。
⑨再拜:再三致礼。“麾之”两句:汉书·汲黯传说汲黯辅佐少主,严守城池时,“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言其意志坚决。此反用其意。麾(huī灰):同“挥”。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辛弃疾的词 ,素以风格多样而著称 。他的这首沁园春 ,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 。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闲居瓢泉时。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 )一仆(杯)两个角色。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此词首句“杯汝来前 !”从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开始,以“汝”呼杯,而自称“老子”(犹“老夫”),接着就郑重告知:今朝检查身体,发觉长年口渴,喉咙口干得似焦炙的铁釜;近来又嗜睡,睡中鼻息似雷鸣。要追问其中缘由。言外之意,即是因酒致病,故酒杯之罪责难逃。“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夸张的手法极写病酒反应的严重,同时也说明主人一向酗酒,接着“汝说”三句 ,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它说:酒徒就该像刘伶那样只管有酒即醉,死后不妨埋掉了事,才算是古今达者。这是不称“杯说”而称“汝说 ”,是主人复述杯的答话,其语气中,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 ,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
故又叹息:“汝于知己,真少恩哉!”口气不但软了许多,反而承认了自己曾是酒杯的“知己”。
词的下片语气又转,似表明主人戒酒的决心。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弛一张之感 。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过量伤身。古人又认为鸩鸟的羽毛置酒中可成毒酒。酒杯凭歌舞等媒介使人沉醉,正该以人间鸩毒视之。这等于说酒杯惯于媚附取容,软刀子杀人 。如此罪名 ,岂不死有余辜?然而这里只说“算合作人间鸩毒猜 ”,倒底并未确认 。接着又说:何况怨意不论大小,常由爱极而生;事物不论何等好,过了头就会成为灾害。实些话表面看来振振有词,实际上等于承认自己于酒是爱极生怨,酒于自己是美过成灾。这就为酒杯开脱不少罪责,故而从轻发落,只是遣之“使勿近 ”。处死而陈尸示众叫“肆”,“吾力犹能肆汝杯 ”,话很吓人,然而“勿留亟(急)退”的处分并不重,主人戒酒的决心可知矣!杯似乎看出了这一点 ,亦不再辩解,只是再拜道 :“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麾之即去”没什么,“招则须来”则大可玩味,说得俏皮。 总之,这首词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杯”这样一个喜剧形象。它善于揣摸主人心理,能应对,知进退。在主人盛怒的情况下,它能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等于说主人还是离不开自己,自己准备随时听候召唤。作者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已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另外,词中大量采取散文句法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此即以文为词。与原有调式不同,又大量熔铸经史子集的用语,从而丰富了词意的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词集,内容包括五年级必背古诗25首,五年级的古诗词10首.,小学生5年级古诗集(8张)。3、《别董大》 高适 4、《游园不值》 叶绍翁 5、《渔歌子》 张志和 6、《乡村四月》 翁卷 7、《望天门山》 李白 8、《塞下曲》
-
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词(五年级下册必背课外古诗文20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外古诗词,内容包括五年级下册必背课外古诗文20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古诗,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外古诗九首。《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篇目》各年级安排表 年级 诗题 朝代 作者 一 年 级 江南 汉乐府 风 唐 李峤 敕勒歌 北朝民歌
-
《旧约·列王纪下》第11章 亚哈谢的母亲亚他利雅见她儿子死了,就起来剿灭王室。但是约兰王的女儿、亚哈谢的妹子约示巴,将亚哈谢的儿子约阿施从那被杀的王子中偷出来,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卧房里,躲避亚他利雅
-
野水竹间清,秋山酒中绿。送子此酣歌,淮南应落木。 作品赏析【原题】: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
墓门 作者: 李春燕 【本书体例】
-
邹阳从梁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 ‘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
-
本诗题为“春望古意”,是拟写了汉朝宫中失意女子——或许是宫女、或者是妃嫔——看见春天时的心境。这种宫怨的情调。
-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
-
子产坏晋馆垣 (襄公三十一年) 【题解】 子产在这里的言辞实际上指出,国不分大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多寡,财富不分贫富,大伙
-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