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门》情诗三百首赏析
墓门
作者: 李春燕 【本书体例】
【原文】:
墓门有棘(1),斧以斯之(2)。夫也不良(3),国人知之。知而不已(4),谁昔然矣(5)。墓门有梅(6),有鴞萃止(7)。夫也不良,歌以讯之(8)。讯予不顾(9),颠倒思予(10)。
【鉴赏】:
毛诗序中云:“墓门,刺陈佗也。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较切合实际的,与之看法相一致的不乏其人:魏源云:“墓门,刺陈佗也。…”列女传、楚辞王逸注、公羊传等,看法近乎相同。与之相驳的朱熹诗集传指出不良之人“亦不知其何所指也。”细细玩味,不难看出,本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刺的是陈佗。
陈国是春秋时的小国之一,陈佗是陈国国君陈桓公的叔伯弟弟,他对陈国的大权早有非分之想。这时,陈桓公病重,按传统皇位应让太子继承,陈佗抓住这个机会,把太子免杀死,夺得了陈国的最高统治权。他的暴政使陈国大乱,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给陈国百姓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此,陈国百姓怨声载道,对陈佗更是恨之入骨:是他,才使得人民背景离乡,四处流浪。后来,陈国人民得到蔡国的帮助,杀死了陈佗,方解了心头之恨。诗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这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诗句。
本诗共两章,每章六句。“墓门有棘,斧以斯之”点出本诗所要讽刺的人物。用“棘”比作“恶人”,指陈佗。“棘”即酸枣树,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恶木。“斧以斯之”即“以斧斯之”,“斯”,砍的意思。因为陈佗的勃勃野心,使安定的国家倾于毁灭,人民痛恨这样的人,恨不得用斧头象砍伐树木一样把他杀死。接着直接了当指出“夫也不良,国人知之”,他不是个好东西,人们都清楚。对于人们的反映,他却“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就算他知道了,可却不加以改正,继续着他的恶行,我行我素,倒行逆施,和从前一样。诗人对国家的形势深感担忧,面对这样的暴君,只能把内心的痛苦抒发出来,让人民的力量来压倒他,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给人民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仍是怙恶不悛,不思悔改。
第二章形式上与第一章一致,只是在程度上较前一章进了一步。斥责奸人的口气更加直接、坦白,情感更加强烈。把诗人内心的愤怒和忧国忧民的心情完完全全表露了出来,一吐为快。开头一句“墓门有梅”中“梅”此处应作“棘”解,“有鴞萃止”,“鴞”指猫头鹰,恶鸟的象征,喻陈佗,就是说恶鸟伏在树上,正如陈佗统治着陈国一样,是不祥的征兆,会带来恶运和灾难的。接着,“夫也不良,歌以讯之”道出那个恶人啊,我要唱支歌来警告他,可他却“讯予不顾”,不听我的告诫,“颠倒思予”,我想等到他明白我说的对而想起我的时候就来不及了。诗人对待他感情强烈,用直抒胸臆的方法点明他的过错,希望他能听后悔改,但却没有成功。
这首诗在当时流传很广。据列女传·陈辩女传记载,晋国的大夫解君甫出使宋国,路过陈国的时候,遇到一采桑女子,上前调戏,让她唱支歌来听,这采桑女子便唱了这二章诗,可见这首诗的流传已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说明陈国人民与诗人的心情相同,都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之情,都希望除掉恶人,推翻陈佗的统治,使百姓安居乐业。故这是一首较好的政治讽刺诗。
-
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
作者: 曹增渝
-
[三国魏] 曹 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② ,草木摇落露为霜 ③ 。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④ ,君何淹留寄他方 ⑤ ? 贱妾茕茕守空房 ⑥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
作者: 王瑞明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一部有关我国
-
东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独未逢知音。识者阅见一生事,到处豁然千里心。看书学剑长辛苦,近日方思谒明主。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丈夫遭遇不可知,买臣主父皆如斯。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
-
〔智利〕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我把萧瑟 带给正在凋零的白杨树丛, 说不定什么时节, 这些白杨树 用枯黄的叶子 覆盖我的前胸。 未近黄昏 阳光便在白杨树后默默地熄灭了。 我的心在乞求 阳光不要那么火红
-
【原题】:辛亥夏余将广旧庐偶读栾城李方叔新宅诗篇是时子由方治长有余年七十无住著屋成可作十年客之句感而赋之
-
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重遇吴参军牛司仓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重遇吴参军牛司仓序 陈子昂日月交分,春秋代谢。昔岁居单阏,适言别于兹都;今龙集昭阳,复相逢于此地。山川未改,容貌俱
-
《张爱玲封锁》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张爱玲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鳝,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
-
赵雍雪夜黄州城雪后人家早闭门,江寒水落见沙痕。黄州城下东坡路,月浸梅花正断魂。作者简介赵雍(1289—1360年),字仲穆,著名画家赵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