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全诗鉴赏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作品赏析
【注释】:词作于绍熙元年庚戌(1190)八月十七日夜。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小酌,便宴 。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 。第三句“ 笑吟吟地人来去 ”,转写景中之人,十分浑然一体。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人”之外,全用动词与副词,衬以一个结构助词“地 ”,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欢乐之状跃然纸上。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的什么?
上片末二句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宋玉的名作九辩中颇多悲秋的句子,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等等。辛弃疾这两句,对此加以否定。应该说 ,当年宋玉之悲秋,是有一定缘由的,辛弃疾这里不过是聊将宋玉代指历来悲秋的文人,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这是对古事的活用。由这两句的语意看来,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啰!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著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
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读了词的下片我们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过,他之所谓悲“秋 ”,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 ,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
上片那些欲擒故纵的抒写,乃是一种高明的蓄势反跌之去。换头三句“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脉,把秋天写得更使人留恋。你看 :秋夜不但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有赏心悦目的好事,可以随意小酌,可以随便地欣赏歌舞,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事呢?就这样,在上片“是谁秋到便凄凉”一个问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着力地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末二句突然作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这一反跌 ,跌出了本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 不必悲 ”、“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了。到此人们方知,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
“重阳节近多风雨”一句,化用北宋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这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 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辛弃疾之所谓“风雨”,一语双关 ,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稼轩作此词时,国势极弱,国运日衰 ,而向来北兵也习惯于在秋高马肥时对南朝用兵,远的不说,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三十二路军攻宋之役,就是在九月份发动的。稼轩水调歌头 (落日塞尘起)一阕就有“胡骑猎清秋”的警句。鉴于历史的教训,闲居带湖的辛弃疾在密切注视政坛情况变化时,不会不想到边塞的情况。此词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之情。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 ;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
【注释】
①作于闲居带湖期间。庚戌:即宋绍熙元年(1190)。中秋后二夕:中秋节后的第二个晚上。篆冈:地名,当在带湖之侧。小酌:小饮,便宴。 分明悲秋,文章却从反面作起。欲擒故纵,用反跌法,强化悲秋力度。上片一起写人情之欢洽。继之,似说宋玉悲秋无理,实暗含众人皆欢,惟我独悲之意。过片续写秋夜之欢,结韵始转欢为悲。但用笔命意极委婉纡徐,一无直露无遗之弊。况悲秋伤时,不无忧国之心寓焉。
②“夜月”三句:月照楼台,香飘庭院,人们嬉笑欢洽。
③“是谁”两句:临秋而悲者,有当年宋玉。宋玉:战国时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的学生。他的代表作之一九辩以悲秋而著称,其中有句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哀。”如许:如此。
④“随分”三句:今我随意对酒歌舞,何悲之有?随分:随意,唐宋人习用语。等闲:轻易平常。
⑤“思量”两句:细思沉吟,却也不是全无悲意。因近重阳,天多风雨。重阳节: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宋人潘邠老(大临)诗:“满城风雨近重阳。”(见诗话总龟)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
庸倩兄: 回家后看见来信。给幼渔先生的信,已经写出了,我现在以也难料结果如何,但好在这并非生死问题的事,何妨随随便便,暂且听其自然。 关于我这一方面的推测,并不算对。我诚然总算帮过几回忙,但若是一个有
-
敦煌遗书中还有许多文学作品,其内容包括敦煌变文、诗歌、曲子词等。 (1) 敦煌变文 敦煌变文是唐代民间说唱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在汉魏六朝乐府、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新兴文体。敦煌遗书
-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倾壶事幽
-
今日西京掾,多除内省郎。通家惟沈氏,谒帝似冯唐。诗律群公问,儒门旧史长。清秋便寓直,列宿顿辉光。未暇申宴慰,含情空激扬。司存何所比,膳部默凄伤。贫贱人事略,经过霖潦妨。礼同诸父长,恩岂布衣忘。天路牵骐
-
入门无平田,石路穿细岭。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铁花秀岩壁,杀气噤蛙黾。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顽矿。当年或未信,异类服精猛。胡为百岁后,仙鬼互驰骋。窈然留新诗,读者为悲哽。东轩有佳
-
楚乡祝融分,炎火常为虞。是时直突烟,发自晨炊徒。盲风扇其威,白昼曛阳乌。操绠不暇汲,循墙还避逾。怒如列缺光,迅与芬轮俱。联延掩四远,赫奕成洪炉。汹疑云涛翻,飒若鬼神趋。当前迎焮赩,是物同膏腴。金乌入梵
-
李群玉 锦衣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鸂鶒,是一种水鸟,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经常雌雄相随,共宿、并游、同飞,历来为诗人们所瞩目。从刘宋谢惠连《鸂鶒赋》、萧齐谢眺《
-
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
-
不辞清晓扣松扉,却值支公久不归。山鸟不鸣天欲雪,卷帘惟见白云飞。
-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