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全诗鉴赏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品赏析
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这首词,作者用六句话写了五个人物,而翁媪和小儿却又写得相当传神,栩栩如生,原因何在?我觉得主要的是作者善于把握现实生活,摄取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如写“翁媪”,则抓住了“醉里”“相媚好”;写“小儿”,则抓住了在溪头“卧剥莲蓬”,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举动,又通过概括性强而色泽鲜明的语言来表现,因而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把读者紧紧地攫住。
http://www.oh100.com/art/wenxue/enjoy/poem/200207/0307040801149.html
作者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词即是其中之一 。刘熙载说 ,“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小令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 ,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赏析] 这首歌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其写作背景是这样的: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
-
虞美人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祝 平生个里愿怀深,
-
长干行·其二 崔颢 家临九江①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
-
《有钱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有钱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雾,好像是叫时令给带来的,并不浓烈,一疙瘩一疙瘩在我行走的秋野里浮动,把虚幻的感觉也带来了。这样就好,才有秋的味道。日头一出来
-
这首诗和文天祥的《正气歌》一样,表现出作者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崇高信念。其主要特色有三:一是用典。这首诗用了伯夷等三个典故,不但非常恰切地表现出诗人的凛然正气,而且诗人也是“言必信,行必果”,在被迫北行至元都燕京后,绝食而卒。二是善于运用虚词。如以“愈”写松喻己,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民族气节;
-
山花夹径幽,古甃生苔涩。胡床理事馀,玉琴承露湿。朝与诗人赏,夜携禅客入。自是尘外踪,无令吏趋急。
-
《周作人喝茶》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周作人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
-
【原题】:自判此生非醉杀则睡杀耳未知天公肯见容否作续醉睡句
-
《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
交友类名言赏析《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