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宋词精选 > 晏殊

晏殊《鹊踏枝/蝶恋花》全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2-07-28 阅读:0
紫府群仙名籍秘。五色斑龙,暂降人间世。海变桑田都不记。蟠桃一熟三千岁。露滴彩旌云绕袂。谁信壶中,别有笙歌地。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
猜你喜欢
  • 有关于风格类·横放杰出的宋词赏析

    风格类·横放杰出的宋词赏析 【依据】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吴曾 《能改斋词话》 卷一引晁无咎语) 【词例】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 岑参《初至犍为作》全诗赏析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边患战祸”类的诗句。 征战的士卒已饮恨沙场,血肉之躯只剩下一堆枯朽的白骨,覆盖

  • 寓言“土偶人与桃梗”注释、翻译和解说

    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① 。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 ② 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 ③ 之桃梗也,刻削子

  • “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夏四月 ① ,取郜大鼎于宋 ② ,戊申,纳于大庙 ③ 。非礼也。 减哀伯谏曰 ④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⑤ 。是以清庙茅屋 ⑥ ,大路越席 ⑦ ,大羹不致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乐:前一“乐”为动词,后一“乐”为名词。 忧:前一“忧”为动词,后一“忧”为名词。 【赏析】 孟子论述治国要“与民同乐”的道理时,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

  • 《相见欢》(李煜)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也是李煜降宋幽囚时所作。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无半点藻饰,形同白话,却已“摄尽凄惋之神”(俞平伯语)

  • 关于散文的知识点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的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散文的知识点1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1、散文 , 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

  • “以德报怨,安可为善”注释、译文和感悟

    和大怨,必有余怨。以德报怨,安可以为善 ① ? (《老子·七十九》) 【注释】 ①和:调和。以德报怨:原文为“报怨以德”。孔子在《论语》中说,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正直)报怨”。 【译文】 调和了深仇

  • 《韩非子·有度第六》译文与赏析

    有度第六 【题解】 “有度”指治理国家要有法度。有法度就是以法治国,法度是治国的要领。因为文中作者将君与国两个概念混一使用,所

相关栏目: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
  • 辛弃疾
  • 柳永
  • 欧阳修
  • 晏殊
  • 李清照
  • 范仲淹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