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白居易

白居易《夜雪》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2-07-28 阅读:0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品赏析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五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是说,夜间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就景写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声”,委婉传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张明非)
猜你喜欢
  • 杜甫《白小》全诗赏析

    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 作品赏析【鹤注】当是大历元年羹州作,与前数首连类而咏物也。【旧注】即今面条鱼。白小群分命①,天

  • 苏轼《丹元子示诗飘飘然有谪仙风气吴传正继作复次》全诗鉴赏

    飞仙亦偶然,脱命瞬息中。惟诗不可拟,如写天日容。梦中哦七言,玉丹已入怀。一语遭绰虐,失身堕蓬莱。蓬莱至今空,护短不养才。上界足官府,谪仙应退休。可怜吴与苏,肮脏雪满头。雪满头,终当却与丹元子,笑指东海

  •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名言: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句意: 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富足, 而动乱不安定的国家往往贫困。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 一定先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然后再治理。 出处:

  • 《夏日登车盖亭赏析》

    这首诗,着意刻画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之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这两句说:游亭之后,便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卧展柴桑处士诗”),感到有些倦怠,便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诗人

  • 《爱莲说》原文|翻译|赏析

    宋·周敦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3,世人盛爱牡丹;予

  • 金坚范《近在眼前远在天边》

    “饭稻羹鱼”,太史公司马迁曾如此言简意赅地来形容江南水乡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道出了江南民俗的饮食特点。故乡松江(原属江苏,现为上海

  • 古典小说《苏小妹三难新郎(节选) 》全文和鉴赏

    话说四川眉州,古诗谓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山有蟆顺、峨眉,水有岷江、环湖,山川之秀,锺于人物。生出个博学名儒来,姓苏名洵,字允明,别号老泉。当时称为老苏。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

  • 《调笑令·王建》原文与赏析

    王建团扇, 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

  • 黄巢《菊花》原文、注释和鉴赏

    《菊花》是唐代诗人黄巢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叙述了菊花的美丽和傲然的性格。黄巢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菊花的花开和花谢,表达了对菊花坚韧不屈的赞美之情。通过诗人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菊花的傲然与坚强,从而领略到诗中的深意。这首诗寓意深远,也赋予了人们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

  • 《浪淘沙·望海赏析》

    这首《浪淘沙·望海》,借用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成语典故,赋予“水气浮天天接水”的苍茫大海以浪漫色调,写得雄浑壮阔,豪迈奔放。   “蜃阙半模糊”,这是词人伫立岸边,游目骋怀临远望海所见海市蜃楼的壮观美景。因蜃楼是大气层折光形成的幻景,它飘浮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