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老子·二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老子·二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美:好、善。恶:坏、不善。美(善)、恶(不善)也可理解为好事与坏事。斯:则、就。以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可作同解。 ②此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六者都是相对相依的,故三国王弼注曰:“不可偏举”(老子·二章注)。同时此处的“生”、“成”、“形”等均押韵,是老子哲学诗的体现。 ③恒也:帛书甲乙本均有“恒也”两字,此处据帛书甲乙本补上。 ④圣人:道家最高的理想人物;此处指符合道家政治原则的统治者。处:处居、执行。无为:顺其自然、不妄为。事:政事。 ⑤行:做、办。不言:不待语言;此处指为政治理者少发号令和政令。 ⑥弗始:任其自然而不干涉创导。弗有:不占(据)有。弗恃:不恃望其报(据西汉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弗居:于事不居其功。这里的“弗”字,通行本有作“不”字的,现据帛书甲乙本改定,以利于读者诵阅。 ⑦不去:不会失去。

〔鉴赏〕 本章前半部分为老子的相对辩证观。老子举出六个相对的现象,即“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说明它们彼此各以对方为其存在的条件,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本章后半部分为老子的政治观,认为治政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只有无为方能无不为,无教才能无不教。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算作“圣人”。

本章老子一开始就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确实如此,世上很多事情,当天下人皆知此是好事一桩时,这“好事”也就不是好事了。设想当秦国的商鞅为了推行变法政令,“募民徙木赏金五十”这样的好事,为百姓皆知并且都来“徙木”之时,这“木”能有这么多可搬好移?这“金”能有这么多可挣好赚?于是“好事”也就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了事。由此可见,好坏(美恶、善不善)是相对的,变化的;推而广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均是如此。

正因为这样,重视世道的老子告诫人们:治政为人不可有意倡导某事某物;有意倡导某事某物,而使天下皆知的结果只能是“楚王好细腰,臣妾多饿死”的这种不好(恶、不善)的现象。所以后人刘子在刘子·从化一节中说解道:“齐桓公好衣紫,阖境尽被异彩;晋文公不好服美,群臣皆衣䍧羊;鲁哀公好儒服,举国皆着儒衣;赵武灵王好鵕��,国人咸冠鵕冠”;而这“紫非正色,䍧非美毳,儒非俗服,鵕非冠饰”,但人却竞相从之,原因何在?君主有意倡导也。

一旦倡导,造成这种现象,事物的好坏、善恶、美丑也就得到了转化。刘子·从化进一步说:“楚灵王好细腰,臣妾为之约食,饿死者多;越王勾践好勇,而揖闘蛙,国人为之轻命,兵死者众。命者,人之所重;死者,人之所恶”,今却“轻其所重,重其所恶”,这不应验了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的话么?

道理相当简单,按物相的相对性来说,一旦倡导(规定)某事某物,也就意味着否定某事某物;倡导规定某事某物为富、为高、为长、为难、为有,也必有为贫、为下、为短、为易、为无相随。所以生于衰周的老子敏锐地指出,圣人治国为政就必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必有意倡导某事某物,于人于物应一视同仁,齐物等量,如同日月天地于物周普无偏一样,不定优劣,不分好坏,使之各有其所,各自融洽,竹头木屑皆为家什,大树小草各得其所;无倾轧欺压,有生意盎然,这样社会就能安定,治政才算成功,圣人的作用才能体现,所以老子最后概括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有了这些结果后,圣人却不可居功自恃,要像土壤养育植物、母牛哺育小牛一样,任凭种子、小牛自然吸取养料而不匆忙促其成长,慷慨赐予一切而不企图得到回报;照老子看来,能做到这点,才算是“圣人”,其名不去,名副其实。所以老子接着说:“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基于上述这些评述,可以看到,本章实为老子以物相之相对来说明“道”(自然无为)之绝对。

猜你喜欢
  • 苏轼《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游戏马台书西轩壁兼》全诗鉴赏

    古寺长廊院院行,此轩偏慰旅人情。楚山西断如迎客,汴水南来故绕城。路失玉钩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淡游何以娱庠老,坐听郊原琢磬声。竹杖芒鞋取次行,下临官道见人情。天寒菽粟犹栖亩,日暮牛羊自入城。沽酒独教

  • 辛弃疾《朝中措 为人寿》全诗鉴赏

    年年金蕊艳西风。人与菊花同。霜鬓经春重绿,仙姿不饮长红。焚香度日尽从容。笑语调儿童。一岁一杯为寿,从今更数千锺。

  • 《释愁文》原文|翻译|赏析

    予以愁惨,行吟路边〔1〕,形容枯悴〔2〕,忧心如焚〔3〕。有玄灵先生见而问之曰〔4〕:

  • 《忆江南·江南忆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

  • 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

    名言: 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 注释: 三群: 指水居、肉玃、草食三类。玃(jue): 通攫。肉玃: 攫取肉为食。犹: 通莸, 臭草。美: 美丹, 即甘草。以:

  • 韦应物《起度律师同居东斋院》全诗赏析

    释子喜相偶,幽林俱避喧。安居同僧夏,清夜讽道言。对阁景恒晏,步庭阴始繁。逍遥无一事,松风入南轩。

  • 唐太宗·李世民《出猎》全诗原文、鉴赏和赏析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 ① 。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② 。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③。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琱戈夏服箭,羽骑绿沈弓 ④ 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 ⑤

  • 《谦卦》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下艮上坤)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 《韩非子·二柄第七》译文与赏析

    二柄第七 【题解】 二柄,指刑与德之权。即惩罚与奖赏两种权柄。韩非在本文重点分析了君主掌握和实施赏罚两种权柄的重要性,指出君主

  • 《林兰香》原文和解析

    林兰香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又名《美益奇观孝义传》、《第二奇书林兰香》、《第二奇书》。八卷六十四回。题“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批点”,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道光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十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