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原 文]
王子猷①、子敬②俱病笃③,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④都⑤不闻消息?此已丧矣⑥。”语⑦时了⑧不悲。便索⑨舆⑩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11)琴,便径(12)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13)不调(14),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15)良(16)久。月余,亦卒。
[注 释]
①王子猷(yóu):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之兄。②子敬: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字子敬。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法名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③笃;(病)重。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以,因为。⑤都:全,总。⑥此已丧矣:“此子敬已丧矣”的省略。此,由此看来。⑦语:说话,动词。⑧了:完全。⑨索:要。⑩舆(yú):轿子。(11)好(hào):爱好。(12)径:径直。(13)既:已经。(14)调(tiáo):协调,这里指调试出和声。(15)恸(tòng)绝:悲痛欲绝。(16)良:很。
[译 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王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
敬的)消息? 由此看来(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似乎)毫不悲伤。便要来轿子去料理丧事,一路上(他)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就径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可是)琴弦已经调不出和声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离开了人世。
[鉴 赏]
每当读到子猷心知最亲近的人已离世而“不悲”而“不哭”时,我们必然觉得此人太不近人情,哪里会想到这是作者故意设置的一个悬念呢?设置悬念是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一种好办法。不过,悬念的设置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合乎逻辑。如果前文不写子猷亦“病笃”,为了去奔丧,不得不抑制自己强烈的感情;不写子敬的死,起初只是出自子猷因老是听不到子敬的病况而做出的推断,而并非确讯,岂不抹去了子猷对子敬仍可能在世的热切的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祈望。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读到文章末尾子猷为子敬“人琴俱亡”而“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时,我们才会深深感到在子猷“不悲”“不哭”的火山下奔突着多少炽热的岩浆。
字数:924[作者及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世说新语及刘义庆请参看陈太丘与友期的“作者及作品简介”。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处】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 【意思】落日依傍着远山天光辉煌,黄河冲涌起浪滔流入海疆。要放眼远眺尽览美景,唯有举步攀登向更高层楼迈上。
-
《姑妄言》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部小说作品,作者不详。
该小说以言谈之道为主题,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对话和观点的冲突、辩论,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及其本质的深刻的见解和批判态度。
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话的形式,通过不同角色的言辞,揭示社会现象的虚假和伪善。同时,作者还融入了许多俏皮话和妙语,使整个作品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此外,小说还对人性、欲望和道德问题做
-
古文观止·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 子皮欲使尹何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年历,内容包括关于日历的古诗,春节古诗词100首,诗歌《日历》。立冬即事二首(之一) (作者: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即事二首(之一) (作者:
-
【原题】:冬至后三日与罗楚入倅厅两松下梅花盛开取酒酌石台上思得名手作松梅图
-
少游,即秦观,北宋婉约词派大家,其词委婉温雅,饶有余韵。王士祯对他极为景仰,乃至心摹手追,以原调原韵步和其《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的平起仄收,内容包括诗词中平起仄收是怎样判断的,什么是诗词平起仄起,提供几首经典平起仄收的诗谢谢越到越好。以今音来讲,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知。古音来讲,平分阴平阳平,上去入为仄。今音就是取消了入声。平仄是近体诗的要求,就是自唐以后的格律
-
陈独秀致欧阳竟无诗柬贯休入蜀唯瓶钵,卧病山中生事微。岁暮家家足豚鸭,老馋独羡武荣碑。作者简介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
-
乐天曾谪此江边,已叹天涯涕泫然。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
-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作品赏析【注释】: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