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蝶恋花·和少游》清初词作鉴赏
和少游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王士祯
王士祯序其词时曾追忆昔时填词的一段经历:“向十许岁,学作长短句,不工,辄弃去。今夏楼居,效比邱休夏自恣,桐花苔影,绿入巾舄,墨卿毛子,兼省应酬。偶读啸余谱,辄拈笔填词,次第得三十首。易安漱玉一卷,藏之文笥,珍惜逾恒,乃依其原韵尽和之,大抵涪翁(黄庭坚)所谓空中语耳。”这首蝶恋花·和少游,当亦是其时追摹两宋名家的清娱之作。
少游,即秦观,北宋婉约词派大家,其词委婉温雅,饶有余韵。王士祯对他极为景仰,乃至心摹手追,以原调原韵步和其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词。秦观原词云:“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抒写的是叹惜春暮,思念佳人的情愫:暮春,晓日,轩前。窥看着喃喃细语的双燕,勾起对往事的缅怀。他仿佛又回到当年,与佳人并肩共语,叹惋春的将逝。回首相聚的日子,那真是一片明媚晴朗的风光,甚至没有片刻的风雨。然而,这美好时光屈指又有几何?如今,落花早已随流水而去,无踪无影,无处问讯,只有空中飘飞的云彩悠悠来去。他忽发奇想,举杯邀云彩共饮,痴情地请它留步,想凭借它阻挡春天的归路。这首词思致奇婉,清丽动人,难怪撩起了王士祯唱和的诗情。
和词一改原唱怀想佳人的角度,而从对方着笔,模拟女子的口吻,委曲尽致地表现佳人思郎的情意。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一起三句,描摹春残花碎的景象,将春花的凋落,归咎于莺燕的啼唱,似怪得无理,却又合乎情感的逻辑。唐人金昌绪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时闺中少妇就曾把怨气转嫁到枝上的啼莺,而今,这独守空房的闺妇,饱尝离愁别绪的痛楚,把春花的残碎怪罪于莺燕,也就不难理解了。况且,莺燕啼碎的又岂止是花?难道不包括闺妇一颗痛楚的心?一叶知秋,一片飞花又何尝不意味着春的流逝?何况,暮色又将降临!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面对秋的凄冷、夜的孤独,不是发出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的叹息?一个“又”字,蕴含守盼的日子之多,见出闺怨之深。“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接着两句,以黄昏时的微雨衬映心中愁绪。“廉纤”,细小、些微。闺妇想乞求天公放晴,然而,春天不允许,黄昏时分竟又下起了蒙蒙细雨。这情景使人想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同上)的意境,直逼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同上)的怨叹。向春天乞晴,是怕风雨再无情地侵袭春花,一种惜花自怜的情致宛然如见。“春不许”三字,把希望寄托在春天的准许上,透出闺妇的天真、痴情;而一旦不获许,又将一腔的怨恨泼向春天,画出闺妇的委屈和无奈。这里将春天拟人化,婉约含情,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过片点醒闺怨:“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春光,共向郎边去。”“属”,通嘱,嘱托。闺妇怕听莺燕啼,怕见落花飞,怕到天将暮,只为一件事:春天离去,应该知道郎君的去处,她也好嘱托春光,带着自己一起飞到郎君那边去啊!异想天开的奢望,显然不能实现。但这份痴情,这份真意,谁又能不为之感慨,为之动容!然而,幻想归幻想,现实毕竟是残酷的。“毕竟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这春,不仅是自然界的春天,而且是象征美好时光的人生春天。然而,这一切都已逝去,空房独守,这况味,又对谁去说?眼前,淡淡的烟霾笼盖满地芳草,天涯遥隔,何日能与郎君重逢?从幻想跌入现实,闺妇的心灵遭受了更重的创伤。
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莺燕啼,春花飞,黄昏雨,无不映衬闺妇凄寂的心境;下片抒情,情因景生,淡淡烟霾,凄凄芳草,重重道路,无不加重闺妇殷殷的思念。作为和作,以闺妇思郎君对原唱的游子念佳人,“极哀艳之深情,穷倩盼之逸趣”(唐允甲衍波词序),可谓铢两悉称。原唱以回忆往昔的韶华表现今日的留恋,将心愿寄寓在停云留春的奇思上;和作以现实的凄寂直白内心的痛苦,将希望寄托在随春寻郎的幻想中。一样的奇想,一样的丽辞,一样的思情,唱和之作臻此佳境,堪称合璧。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出处】唐杜牧《 赠别二首其二 》。 【意思】蜡烛真像有心人一样,还懂 得依依惜别,替离人流泪到天亮。 【鉴赏】桌上的蜡烛仿佛也在为我们的离别而痛心,替我们流
-
1我和泥大纠缠的时候,泥二进来了。屋子里的情形是这样的,泥大抓住了我的手,泥大本来要走,可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我当时一怔,没反应过
-
念奴娇 【宋】范成大 双峰叠障,过天风海雨,无边空碧。月姊年年应好在,玉阙琼宫愁寂。谁唤痴云,一杯未尽,夜气寒无色。碧城凝望,高楼缥缈西北。 肠断桂冷蟾孤,佳期如梦,又把阑干拍。
-
姥家门口唱落子 正月初六,姥家门口唱落子。三舅赶着大马车,带着俩表姐,大张旗鼓地来接母亲去看戏。虽然童谣里唱:“拉大张,扯大锯,
-
【原题】:章泉言语妙天下知仆无诗能且示识面乃时以佳篇见饷何也不敢再虚盛意勉次韵二篇以谢
-
此诗约作于至大二三年间(1309—1310)。时作者任监察御史,奉使南行,途经黄州。苏东坡曾贬谪黄州,黄州遂成为骚人墨客触景兴感的名胜之地,陈益稷有诗云:“赤壁冷烟销魂卒,黄州淡月照坡仙。”张养浩行经黄州道中,又适逢使人多愁善感的秋季,触景生情,自不免思绪万千,慨然成章。此诗抒发了作者政治抱负难以实
-
子侯一日病,滕公千载归。门庭怆已变,风物澹无辉。群吏谒新府,旧宾沾素衣。歌堂忽暮哭,贺雀尽惊飞。
-
项脊轩 ① ,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 渗漉 ② ,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 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
-
“三调芭蕉扇”故事见于《西游记》第59回至61回。 这个故事除通过“三调芭蕉扇”曲折多致的过程,生动地刻划了孙悟空勇敢坚韧、机智乐观的英雄性格外,对猪八戒的性格也在发展中写出他的变化。猪八戒这个贪恋女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绛州(今山西新绛)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谤,辞官归乡,家居十五年。后为文安尉,卒于任所。早年精于文章,工诗,工多引为歌词,名动一时,有旗亭画壁故事。尤善五言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