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有所思》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汉]民歌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这首有所思属于鼓吹曲辞·铙歌。铙歌是汉军乐,但在“汉铙歌十八曲”中,有关战争内容的仅有战城南,多数与朝会宴享有关。此篇属于言情民歌。全诗描述一个年轻的女子,对情人既爱又恨的矛盾心情。按照诗意,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爱之深。
开篇即入题意,明白地道出有一个令人思念的人,远在大海之南。“所思”是当时的习惯用语,指所思念的情人,汉乐府中曾多次使用。自己与所思念的人隔着大海,万里迢迢,难于相见,怎样表达相爱之情呢?于是考虑赠送东西,借以传递情意。 “何用问遗君”,即用什么赠送给您。用“君”字称在大海南的情人,如同面谈,倍感亲切。考虑的结果,送给情人一个“簪”,让情人每天梳发戴冠时想着自己。这个簪子是用玳瑁制成的,已是相当珍贵。又在簪子的两端悬挂上双珠,还“用玉绍缭之”,装饰上宝玉。在女主人公心目中,这个簪子可谓价值千金,天下第一。把最珍贵、最美好、最心爱之物送给情人,是对情人爱得深、爱得真挚的表现。
第二层写恨之极。
正在真心相爱之时,忽然“闻君有他心”,情人变了心,另有所爱。这晴天霹雳,无疑是对自己爱情的侮辱和蹂躏。怎么办?是向他乞求呢?或是和他断绝关系?女主人果断地作出了选择,要把簪子“拉杂摧烧”掉。不仅烧掉,还要“当风扬其灰”,让风把灰烬吹走,不留痕迹。从今以后,再也不想你了,相思相爱之情,和你永远断绝了。女主人公要把最心爱的簪子打碎、烧毁、扬其灰,因为对变心的情人太恨了,毁物在于恨人;不留灰烬,是为了彻底忘掉对方。愤怒之情不可遏止,正是因为原来爱得太深。
第三层写矛盾心情。
常言说藕断丝连,爱情更是难于一刀两断。女主人公的决心虽然很大,但是,当想起原来幽会的情景,必然勾引起幸福的回忆。况且,当初幽会时,曾多次引起“鸡鸣狗吠”,哥哥嫂嫂必然知道他们相爱的情况。如今突然断绝关系,怎样向兄嫂解释呢?再者,想起那深夜幽会的幸福情景, 曾海誓山盟,永不变心, 现在只听到些传闻——“闻君有他心”,这传闻是否可信?难道说他会变心吗?于是断绝相思的决心动摇了。“妃呼豨”在这是表示踌躇难办的长叹声。如同“唉呀,怎么办呢!”言外之意,是否断绝关系呢?最后二句:“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意思是说:反复思虑,心绪不定,不能入睡,通宵未眠,只听到秋风萧瑟,晨风鸟啼叫求偶。到底怎么办呢?一会儿东方就天亮,到天亮时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到天亮之后再决定。
这首有所思,真实地反映了少女的心理变化, 由爱到恨, 由决心断绝爱情关系到反复思考,复杂曲折,表面上看似乎矛盾,但却非常符合生活的真实。全诗层次清楚,句式参差不齐,有急促的“摧烧之”,有“妃呼豨”的哀叹,语调变化很大。再者,用“君”字称呼“大海南”的情人,如同对面说话,别有情味。
-
静爱青苔院,深宜白发翁。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暖有低檐日,春多扬幕风。平生闲境界,尽在五言中。
-
疏星牢落晓光微,残月苍龙阙角西。玉勒争间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羽仪虽接鸳兼鹭,野性终存鹿与麛。笑杀汝阴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
-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天宝十四载作。《桥陵诗呈县内诸公》有云:“王刘美竹润。”王与杨同韵,当有一误
-
三岁相依在洛都,游花宴月饱欢娱。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从此求闲应不得,更能重醉白家无?
-
孔子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竞赛试级题及答案三年,内容包括小学古诗词竞赛试题,小学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小学生古诗词竞赛题答案。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儿童相见不相识,( )。2、白发三千丈,( )。3、( ),早有蜻蜓立上头。4、( ),二月春风似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rs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内容包括s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年级上册的古诗,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宋方壶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 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 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女亘]娥。 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
-
评论辛弃疾词特色之语。宋陈模《论稼轩词》谓辛词《贺新郎》(绿树听鶗鴂)一首尽集许多怨事,全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又谓《沁园春》(杯汝来前)一首如班固之《宾戏》、扬雄之《解嘲》,乃是把古文手段寓之于
-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