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注释】
选自孙子·谋攻篇。
上兵:用兵的上策。指最高明的用兵方略。
伐谋:一说指敌人开始有所策动或谋划的时候,及时地以智谋挫败。一说指以谋略取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本文采后说。
伐交:“交”,一说指作战双方“交合”、“交战”;一说,指“外交”、“结交”。应结合上文“伐谋”之义,理解“伐交”。如将“伐谋”理解为伐敌于谋划之初,宜采前说;如将“伐谋”理解为以谋略伐敌,宜采后说。本文采后说。
伐兵:攻打敌军。
【赏析】
孙子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在战场上厮杀,不费一兵一卒降服敌人,取得“全胜”。孙子说: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的方法才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孙子的军事思想,主张用谋略战胜敌人,甚至把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己方的政治、军事目的。此为上策。其次便是采取外交手段战胜敌人。 而“伐兵”、“攻城”,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春秋时期,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探听虚实。齐景公设宴招待。酒兴正浓时,范昭突然请求用齐景公的酒杯喝酒。景公大度地同意了。当范昭正想换景公的酒杯时,齐相晏子命人撤掉了景公的酒杯。范昭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假装喝醉了,脚步蹒跚地跳起舞来,要求乐师演奏一支成周的乐曲伴奏。乐师回答说:“臣下未曾学过。”范昭才无趣地离开了。
范昭走后,齐景公责备晏子说:“晋国是个大国,触怒它的使臣,引来麻烦怎么办?”晏子回答说:“范昭不是不懂礼法之人,他这样做是故意羞辱齐国。”乐师也说:“成周之乐只有国君才可以用。范昭不过是一大臣,所以不能为他演奏。”
范昭回到晋国,向晋平公报告说:“齐国现在政治稳定,君臣同心,不能进攻。我想羞辱他们的国君,被晏子看穿了;想扰乱他们的礼法,又被乐师识破了。”晋国于是放弃了进攻齐国的打算。
孔子听到此事,称赞说:“不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晏子正是这样的人!”
-
从常德到沅陵,一个旅行者在车上的感触,可以想像得到,第一是公路上并没有苗人,第二是公路上很少听说发现土匪。 公路在山上与山谷中盘旋转折虽多,路面却修理得异常良好,不问晴雨都无妨车行。公路上的行车安全的
-
蕙草芳未歇,绿槐阴已成。金罍唯独酌,瑶瑟有离声。翔泳各殊势,篇章空寄情。应怜三十载,未变使君名。
-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1)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2) ,怀抱利器 (3) ,郁郁适兹土 (4) ,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 (5) ,皆爱惜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考必考40首古诗词曲逐篇梳理,内容包括初中必背古诗40首,中考必考35首古诗,中考必背古诗词50篇是哪些。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肯定和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
-
戴熙 雨后龙孙长 ① ,风前凤尾摇 ② 。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③ 。 【注释】 ①龙孙:笋竹之别称。张淏《云谷杂记·竹之异品》:“辰州有一种小竹,曰龙孙。”又梅尧臣《韩持国遗洛笋》诗:“龙孙春吐
-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惜哉两不
-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群文教学,内容包括如何进行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可否从单篇到"群文"的教学新思考。关于小学语文2113群文阅读的教学方5261法 城南小学陈茶花 所谓的“群4102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1653的方式组合在一
-
鸡鸣发余杭,到寺已亭午。参禅固未暇,饱食良先务。平生睡不足,急扫清风宇。闭门群动息,香篆起烟缕。觉来烹石泉,紫笋发轻乳。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浩歌出门去,暮色入村坞。微月半隐山,圆荷争泻露。相携石桥
-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我生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