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好事近 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②
【注释】 ①“活计”句:唐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千里”句: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③“看孤鸿”句:化用嵇康赠秀才从军诗:“目送孤鸿,手挥五弦。”
【译文】 摇头不顾一切地离开尘世,醒而复醉哪管人间多变的时节。身穿绿蓑衣.头戴青斗笠,打渔谋生,常在寒江惯弄霜雪。傍晚风息钓丝垂稳,天上和水底荡漾着同一弯新月。千里江天上下一色,坐看远处孤飞的鸿雁时现时灭。
【集评】 近代·梁启超:“五词(渔父词原共五首,此选其一)飘飘有出尘想,读之令人意境翛远”(艺蘅馆词选乙卷引)。
近代·梁启勋:“用轻描淡写之笔,而能使风景、人物、情致、神韵,一齐活跃于纸上者,吾唯见朱希真小令。……好事近,题曰渔父,活画一题中人,呼呼欲出。轻描淡写,毫不费力,不见斧凿痕,又无烟火气,真可谓‘天然去雕饰’者矣。试读‘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等句,是何等意境”(词学下篇融和情景)。
【总案】 词史上,自唐代张志和创造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渔父形象以后,经北宋俞紫芝、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唱和与强化,词中的渔父形象就成了隐士的定型象征,渔父潇洒闲适、自由浪漫的生活成为士大夫们理想化的生活境界。所以绝对不能把词中的“渔父”认同于古代生活中以捕鱼为生的劳动者,“渔父”只是士大夫们心目中隐士的替身。朱敦儒此词中“摇首出红尘”,摆脱人世一切羁绊,自由往来、任意醉饮、闲适垂钓的渔父形象,正是他所追求并亲身履践的人生态度的具象化,与朝中措中“放行总是烟霞”的自我形象具有同一精神风貌,因此也可以说这位“摇首出红尘”的渔父是作者以漫画般的笔法所作的自我写照。笔调清新,轻描淡写,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上下是新月”五字,构成天上月水底月相互映照,中间钓丝相连的动态的立体时空境界,韵味无穷。
-
窗明帘薄透朝光,卧整巾簪起下床。背壁灯残经宿焰,开箱衣带隔年香。无情亦任他春去,不醉争销得昼长?一部清商一壶酒,与君明日暖新堂。
-
拉丁诗歌 一、古典时代1 概述拉丁诗歌常被贬为
-
千戈万槊拥篦篱,九日清樽岂复持。(是日南都敕使按兵。)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逍遥琼馆真堪羡,取次尘缨未可縻。迨此暇时须痛饮,他年长剑拄君颐。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
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 ① ,武侯劳之日 ② :“先生病矣 ③ !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 ④ ,长好恶 ⑤ ,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 ⑥ ,牵
-
题勾漏洞抱病卧云海(2),夙夕负深恐(3)。宽恩听旋归,何啻丘岳重(4)!问津勾漏山,散策寳圭洞。羣峰罗翠屏,环合无缺空。石盘与丹宠(6),遗
-
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一首小诗,描绘出了一幅娟秀妍美的画面:清晨,细雾柔风,波平水静,滚动着晶莹水珠的荷叶托出一株并蒂莲花。在朝霞的映照下,两朵含苞
-
奶奶老了,闲着也是闲着,每天早晨她总是早起打扫院里的落花。即便是没有花落的季节,奶奶依然佝偻着身子,专注地清扫院落,她总希望院子清
-
今年我们学校的高级职称名额只有一个,而学校拟定的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有我和张老师两位。王校长让我俩都将自己现有的加分因素尽可能多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