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咏初日》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赵匡胤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①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②
【注释】 ①赫赫:光耀夺目的样子。发(bo波):发生。在古汉语中,“发”字是入声,与“月”同韵。②衢(qu渠):四通八达的道路。天衢:天上的道路。
【译文】 太阳初出,光耀夺目,千山万山好像火焰喷薄。这一轮红日在顷刻之间就飞上天空,驱退了群星,还有那暗淡的残月。
【集评】 宋·陈岩肖:“艺祖皇帝尝有咏月诗曰:‘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大哉言乎!拨乱反正之心,见于此诗矣。又窃闻上微时,客有咏初日诗者,语虽工而意浅陋,上所不喜,其人请上咏之,即应声曰:‘太阳初出光赫赫……。’盖本朝以火德王天下,及上登极,僭窃之国以次削平,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庚溪诗话卷上)
宋·陈郁:“艺祖微时日诗云:‘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流星赶却月。’国史润色之云‘未离海峤千山黑,才到天心万国明’,文气卑弱不如原作。”(藏一话腴,近人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一引。又:丁传靖按:“后山诗话以后二句为对徐铉所诵。”)
今·范宁、华岩:“这是赵匡胤早年的一首咏物诗。诗作气势豪迈,表现了作者欲扫平藩镇势力,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宋辽金诗选注第1页,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总案】 据庚溪诗话记载,这位行伍出身,马上取天下的宋代开国皇帝,是颇懂得诗的。他讨厌语工而意浅陋的诗,而他冲口而出的这首诗,却是语虽粗而意远大的佳作,诗中寄托了他“拨乱反正”的雄心壮志。不仅气势豪迈,而且意象雄奇,足可与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黄巢的题菊花诗媲美,属于有帝王气魄之诗,英雄豪杰之诗。他的咏月残句“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也是同一风格。与藏一话腴所录的比较,似乎经过御用文人略加润色,但仍不失其语言爽直、粗豪的作风。
-
诗通过描写一位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寡妇饱受战乱赋役之苦,反映了唐末战乱频仍、赋税沉重、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民瘼的关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金丝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不见湖边三四日,桥畔垂柳老金丝是谁的诗句,关于吃的带金字的诗句,描写金丝荷叶人高兴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诗句,早已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放眼望那湖面上,没一朵荷花都似一位姿
-
【注释】:这首词以苍茫幽远的意境,描绘出词人倦于官场上的曲意逢迎,而渴望如山雀归林的心志,令人心高气远。词的上半阕写主客晤对的清欢。一起三句将诗酒清游的胜概写出,便有一种笼罩全篇的力量。“ 嫩寒催客棹 ”,不说自己起了游兴,而说是好天气催动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
-
杨万里雨里船中不自由, 无愁稚子亦成愁。看渠坐睡何曾醒, 及至教眠却掉头。这首诗中
-
乐之忍第七乐之忍第七 音聋色盲,驰骋发狂,老氏预防。 朝歌夜弦,三十六年,嬴氏无传。 金谷欢娱,宠专绿珠,石崇被诛。 人生
-
作者: 谢惠连 【原文】: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
-
这是作者告老,隐居湖州弁山后写的作品。梦得随高宗南渡,陈战守之策,抗击金兵,深得高宗亲重。绍兴初,被起为江东安抚大使,曾两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总四路漕计,以给馈饷,军用不乏,诸将得悉力以战,阻截金兵向江南进攻。高宗听信奸
-
腾腾兀兀在人间,贵贱贤愚尽往还。膻腻筵中唯饮酒,歌钟会处独思山。存神不许三尸住,混俗无妨两鬓斑。除却余杭白太守,何人更解爱君闲?
-
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尔祖未显时,归为尚书妇。隋朝大业末,房杜俱交友。长者来在门,荒年自糊口。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帚。俄顷羞颇珍,寂寥人散后。入怪鬓发空,吁嗟为之久。自陈翦髻鬟,鬻市充杯酒。上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