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西湖秋晚》(叶绍翁)原文|鉴赏|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西湖秋晚》(叶绍翁)原文|鉴赏|赏析

叶绍翁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隐居西湖而充满逸兴野趣的诗。诗中既无对西湖景色风光的描绘,也没有对晚秋时令景物的渲染,而幽独自赏、超脱尘俗的情态跃然纸上。

首句表明一种意愿和情趣,语似平淡,却出自至情。将“爱”与“不”对比连贯而写,突出表现了“爱山”之情,而“爱山”是为了远避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实则当时的临安是达官贵人寻欢作乐的地方,纸醉金迷,无有已时。显然,诗中还寄寓了对这种萎靡不振风尚的不满和厌恶。次句又以“畏客”与首句“爱山”相互对比,因厌城而住山,住了山又躲不开客,一“畏”字,正形象地体现了这种逃避世俗干扰的心境,反衬出诗人隐居离俗、耻与俗人来往的高洁情怀。

第三句一转,以“荷叶无多秋事晚”扣题,点明季候、时令已值深秋,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的情怀。时光流逝,景物变换,诗人仍超然物外,寻幽自适。结句落到诗的题旨上,用鸥鹭忘机的典故,反映了自己不趋荣利、安于幽居生活的心态,同时与首句“爱山”、次句“畏客”相应,深化了诗人的不染尘俗、孤高幽逸的思想情趣。

这首七绝以触事感兴的形式,信笔挥洒,直抒胸臆,不假藻饰,语言平淡,但淡中有味,读来别有一番情趣。爱与厌反复对比,他人爱城好客,己则爱山喜荷并与鸥鹭为友,对比鲜明,从中蕴含对世事的隐微感慨,寄托了他的弦外之音。

士之遁世者,以山深林密为乐。林和靖诗云: “山水未深猿鸟少,此生犹拟别移居。直过天竺溪桥畔,独树为桥小结庐。”近世叶靖逸西湖秋晚诗……亦颇得野趣。(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

猜你喜欢
  • 白居易《秋虫》全诗赏析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 明清小说之《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内容解读与赏析

    这是全书中较为精彩的篇章之一。见于 《西游记》第27回。这一回,以其思想上的启迪意义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颂。 这一回从三藏师徒告别镇元子、继续西行起笔,生动地、有层次地描写了孙悟空与善

  • 欧阳修《昼锦堂》全诗鉴赏

    昔憩甘棠长旧围,重来城郭叹人非。随车仍是为霖雨,被衮何如衣锦归。

  •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名言: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注释: 否: 不是这样。然: 是这样。 句意: 在教育子女上, 父母的意见不一致, 那么子女就无所适从, 教育效果就很差。 出处: 宋·宋祁《杂说》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一弦弦压抑的低音,一声声 悲怨的调子,似乎在诉说她一生的不得 志。掩抑:弦声压抑低徊。思:想念,此 处引申为悲伤。不得

  • 《姑苏杂咏 圣姑庙赏析》

    【注释】:(在洞庭鼋头山,晋王彪女得道。或云姓李氏。祈祷者不诚,则风回其舟)

  • 《范雎献书秦昭王》全文赏析

    范雎献书秦昭王 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明主莅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

  • 苏轼《水龙吟 赠赵晦之吹笛侍儿》全诗鉴赏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後,知孤负、秋多少。闻道岭南太守,後堂深、绿珠娇校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

  • 强项令

    【题 解】东汉初年,出了个远近闻名的“强项令”董宣。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今河南

  • 晚清·苏曼殊《本事诗·春雨》由春雨勾起思乡诗篇

    日本江户,一位26岁的青年僧人正独立楼头,面对着栏外的霏霏细雨,吹奏着一管“尺八”之箫。听那流出的音韵,悲抑纡余、阴深凄惘,令驻足倾听的雨中行人,也禁不住哀哀欲泪了。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