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崔颢《长干曲》(其一其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崔颢《长干曲》(其一其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唐].崔颢 (一)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①。停船暂借问②,或恐是同乡。 (二) 家临九江水③,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④。 【解题】 此二诗作年不详。崔颢此题共四首,此处选其一、其二。长干曲:南朝乐府旧题,多写男女言情之事。长干:即长干里,六朝时京城建康的里巷,大长干巷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小长干巷在今南京市凤凰台南。二诗写一女一男初次相识时的问答,第一首为女子先问,并自我介绍;第二首男子答,恨不从小相识。显然双方都有情。二诗语言朴素自然,富有民歌风味。 【注释】 ①君家:你的家。妾:女子自称的谦词。横塘:古堤名,故址在今南京城西南长干里附近。三国时吴国沿秦淮河南筑堤至长江口,称为横塘,又称南塘。②暂:且。③九江:泛指今南京长江多条支流,非指今江西之九江。④生小:一作“自小”,从小。 【其一鉴赏】 长于行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长干,地名,在长江下游。自南朝以来,长江沿岸商业经济极为发达,经商的人往往在水上过着游荡生活, 经久不归。因此, 产生了许多吟咏他们的所思所感的歌谣。这首 长干行即来源于当地民歌, 并以这一地区作为描写的背景。 诗人抓住了生活中一瞬间所发生的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不加任何修饰地把它写了出来,它几乎平淡得无法再平淡了,然而就在这平淡中,却蕴含着无限的情思。它引我们到一片明净的水上,听那摇船的女子吐露心声。“君家何处住”,是她在询问。问谁呢?诗里没有说,而就在这一问句中,我们感觉到了另一位的存在。“君”字既是对他人的尊称,也点明了男主角的性别。可他还未来得及作答, 她就急切地自报家门了: “妾住在横塘”(今南京市西南)。她唯恐失去这次寻找同乡人的机会,便先说出了自己的家乡。这样, 如果他是同乡人,就不会失之交臂了。从这率直的话语中我们体味到了她的一片苦心。第三句 “停船暂相问”是补叙, 首句的“君家何处住”是她的所问,而“或恐是同乡”是问的目的,但她发问的主要原因则是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想必她离开家乡已经很久很久了,对家乡的思念无时不在缠绕着她。“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也许一夕之谈几句乡音能冲淡那积郁在心中的思念吧。这和 “无端又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一样, 客居并州的时候思念着家乡,而当离开并州远去他乡的时候, 又把并州当作自己的故乡了。这既是乡思的移情,也是对故乡更深切的思念。他乡得见故乡人,且将他乡做故乡, 二者本是相通的,个中苦楚, 非亲有所感不能体味。那么他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同乡呢?这首诗里没有说,也许是,也许不是,都由你去想。“或恐”二字,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同时, 摇船女子的渴盼也就跃然纸上了。 好诗有一种魔力,它能把人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里。也许只是一片绿叶, 一阵微风, 却给人一种启示, 你因此情感就细腻了些,感觉就敏锐了些。萍水之逢,停船相问, 乡音绵绵,这其中不就蕴含着一份温情与喜悦么?这该是长干行给我们的启示。 崔颢的长干行,自然真率,朴实无华,具有民歌的风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 平平淡淡地说来, 却如品甘茗, 清新且优雅。 【其二鉴赏】 这一首是船家青年对上一首女子问话的回答。答词说自己家临九江,长 年往来于江上,所以虽然是长干同乡,却自小并不相识。旧说长江自庐江浔 阳分为九道,这里是泛指江水,而并不专指浔阳附近的九江。青年两次强 调自己的住家和来往行踪都在江上,主要是告诉女子自己萍迹浪踪,并无固定 的住处。在证实女子所说“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之时,又解释了同乡而不相 识的原因。这里说“自小不相识”,究竟是为未能早相结识而感到遗憾呢? 还是为今日得成相识而表示欣慰?或者竟是无意与女子交往而强调互不相 识?单从这首诗的字面来看,很难判断,因此可以作种种猜测。但这个青年 男子老成持重的性格,却也正从这种难以捉摸的态度中,得到了鲜明的表 现。 船家青年的答词,虽出于崔颢的艺术想象,却本于诗人对南朝乐府民歌 的会心。吴歌西曲中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女子为抒情主人公,少部分作品中有 男女对话。女子的痴情和热烈往往使男子的答话显得拘谨和被动。因此诗人 将南朝乐府中这类男女问答式的情歌的一般创作经验运用到长干曲中, 便成功地创造出一个谨慎而又实诚的船家青年的形象。 如果不看这组诗的第三、四两首,第一、二首的问答也完全可以理解成 水上人家往来江上相互问讯的一幕常见情景。可以从中想见长年飘流在外的 人在单调的生活中遇见同乡的欣喜和快慰。即使不作情歌看,这两段简短而 平常的对话中也含有极朴实的人生体验,是乐府民歌的天籁。
猜你喜欢
  • 一、插说式旁逸- 修辞艺术

    1.仿佛惟有他是极希一个筋头,工农都住王宫,吃大菜,躺安乐椅子享福的人。谁料还是苦,所以俄国不行了,革命不好了,阿呀阿呀了,可恶之极了。对于这样的哭丧脸,你同他说什么呢?(鲁迅《关于翻译的通讯》) 评

  • 《欢喜浪史》原文和解析

    欢喜浪史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一名《谐佳丽》。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 现仅存清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清刊

  • 《怨歌行·班婕妤》原文与赏析

    班婕妤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

  • 《仲宗访我筠溪出陪富丈粹之游天宫诗见索属和赏析》

    【原题】:仲宗访我筠溪出陪富丈粹之游天宫诗见索属和次韵

  •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解题】 此诗为《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之三十二,作于元和四年(809),时白居易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新乐府序》称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也就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此

  • 寓言“难为东道”注释、翻译和解说

    一僧人,每夏夜赤身坐卧山边,口口念佛,舍身 ① 蚊,专求作佛。观音大士欲验其诚伪,乃化作一虎,咆哮来山边,欲其舍身食之。僧人抽身忙起,大叫曰:“今晚撞见这个大客,这个东道如何做得起?” ——《广笑府》

  • 《咏风》禅思哲理诗赏析

    咏风王勃①肃肃凉风生②,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③,动息如有情④。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注释】①王勃

  • 《旷达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词赏析

    旷达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苏轼(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 《嘉佑三年九月受命来岭外七年十一月得请知济赏析》

    【原题】:嘉佑三年九月受命来岭外七年十一月得请知济州感恩顾已喜不自胜留诗四章以志岁月

  • “不居功自傲”注释、译文和评说

    独立大树下,冯将军 ① 不炫战功。 【注释】 ①冯将军:指汉代的冯异。他作战勇敢,善用谋略,治军严明,而且他为人谦和,从不居功自傲。 【译文】 冯将军每当众人论说他的功劳时,便独自走到大树下,从不夸耀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