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三)》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这首诗描绘夔州初春的明丽景色和当地人民热爱生活的愉悦情怀。
第一句写天气和江上楼阁:“江上朱楼新雨晴”。春雨初晴,空气清新,绚丽的阳光,照耀着江水和江上的朱楼,江水闪光,朱楼焕彩,楼红水碧,上下辉映,耀人眼目,多么明丽!
第二句写瀼西春水:“瀼西春水縠文生”。夔州有东瀼、西瀼、清瀼三水,“瀼西”指的是西瀼。和风送暖,西瀼的春水漾起细微的波纹,有如刚下机的绉纱。宋人晏殊认为当“生熟之生”讲,“语乃健”(见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四十九)。细玩诗意,着一“生”字,确实新鲜奇妙。南唐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北宋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千古传诵,似与本句有血缘关系。
第三句写桥边柳色:“桥东桥西好杨柳”。一个“好”字,高度概括了“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绿丝”;“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的浓丽春色。杜甫夔州歌云:“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夔州的景色是美的,“杨柳”既“好”,花草必佳,可见“好杨柳”三字中,不仅有“烟笼十里堤”的柳色,还有“渐欲迷人眼”的花光,甚至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语。诗外有诗,画外有画,意境十分优美。
第四句写人们的乐趣:“人来人去唱歌行”。“来”、“去”说明人多;“唱歌行”,极言其欢乐。是的,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江上朱楼映日,倒影澄江;瀼西春水迎风,碧波荡漾;桥边杨柳依依,鸟语花香,对此阳春烟景,谁能不夸家乡好?谁能不赞人民的创造力?“郎”、“姐”相逢,谁又怎能不倾诉爱慕之情?“唱歌行”三字,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乡土气息很浓,读之,如身临其境,那“竹枝缥缈之音”,令人心旷神怡。
这首诗前三句写景,最后写人,就内容说,前面的美景是后面欢乐情绪的依据;就艺术说,创造了人在画中行的美妙意境。全诗有声有色,动静配合,情景相生,堪称熔诗情、画意、音乐于一炉的佳作,诗人乐民之乐的心情亦融会其中。
-
是对人贪财好利、视钱如命的表述。此语源于明·田汝成《委巷丛谈》所载的一段故事。 南宋时,清河郡王张俊是秦桧主降的帮凶,以贪财好利著称,为百姓所唾骂。 有一次,宋高宗赵构宴请大臣,让一班伶人在旁说笑话以
-
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心不择时适,足不拣地安。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常见今之人,其心或不然。在劳则念息,处静已思喧。如是用身心,无乃自伤残?坐输忧恼便,安得形神全?吾有二道
-
胡彦高,明昌二年以廉举为即墨令。县廨在古城之隅,为妖狐所据,昼伏夜出,变化狡狯,或为狱卒,纵遗囚系;或为官妓,盗驿传被襆。媚惑男女,有迷乱至死者。邑人无如之何,反以香火奉之,余五十年矣。彦高到官,问知
-
难三第三十八 【题解】 《难三》包括八个故事,第一个反对子思道人善,隐人恶,以防臣下比周欺上,告奸之法于是呼出;第二个提出君主
-
维清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一思念故乡,总是梦到村东的那条河。我的故乡位于沭河西岸,村中的林场一直延伸到沭河边,村子的东头为了防洪有一条河堰,村里人都把依村流
-
上片,以比拟的手法,写少妇挥汗如珠、轻纱裹体的夏日容貌。“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渲染了少妇脸部的热汗如珍珠般的美。动静结合,神韵飞舞,光彩照人。上句突出“夏”之意,下句突出“汗”之美。“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写少妇绿中透
-
正月十一是奶奶的生日,第九十三个生日。奶奶由民国走来,有着尖尖的三寸金莲,还有着眉目里独有的娴静。每当读到“折一把旧时光,慢慢地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1到6六年级所有古诗词,内容包括1到6年级的所有古诗,,1到6年级全部古诗要全,一到六年级的古诗(全部)。【一年级上册】[2]画 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教版小学语文1到12册古诗词,内容包括一至十二册人教版语文古诗,小学第一册语文到第十二册语文的古诗(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小学1至12册的古诗词,必须是所有的。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