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诗《采薇》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这首诗见于小雅,是边塞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与玁狁作战的回顾和对久戍不归的哀怨。
原文
采薇采薇①,薇亦作止②。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③。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④。
王事靡盬⑤,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⑥?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⑦?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⑧。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⑨。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⑩。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①薇(wēi):野菜名,又名野豌豆,多年生草本,可食。 ②作:生。这里指薇芽刚开始长出。下文的“柔”、“刚”分别指薇初生的嫩苗和已老而粗硬的薇叶。止:语尾助词。 ③玁狁(xiǎn yǔn):北方少数民族。西周时称玁狁,春秋时称北狄,秦汉以后称匈奴。 ④阳:夏历十月。 ⑤盬:休止。 ⑥尔:同荥,花繁盛貌。 ⑦路:大,指车的高大。 ⑧业业:高大貌。下文“騤騤”:“翼翼”分别为强壮貌、整齐貌。 ⑨腓(fēi):隐蔽。 ⑩象弭(mǐ):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 ⑪棘:同亟,急。
赏读
诗的一、二、三章是征人自叹行役之苦。诗人以采薇起兴,薇菜的“作止”、“柔止”、“刚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行役的无休无止。而采薇充食,反映出边地征戍生活的艰苦。“不遑启居”,“不遑启处”,更表现出战事的紧张。除此之外,诗人连给家人捎信的人都没有,和家人已失去了联系。艰苦、紧张与家人隔绝的境遇,激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而战事紧张的现实与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又不能使自己归去。主人公内心处于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四、五章诗人描写战马的健壮,战车的整饬,军容的威武,士气的高昂,反映出战场的紧张激烈,也表达出王师必胜的信心。第六章写归途忧思。这种忧思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主人公虽然迈上归程,但痛定思痛,征戍之苦仍难以释怀;二是主人公在归途上,跋涉艰难,饥渴难挨;三是主人公离家既久,音讯不通,家人存亡难以知晓,四是景物变迁引起作者的内心伤感。
全诗表达感情复杂,既有盼归不归的哀怨,也有保卫和平,戮力王室的心念。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飞”四句,语言质朴,却充满强大的情感力量。同一个“我”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有今昔之别,一“往”一“来”表明时间的流逝,也表明欢乐和痛苦的转换。眼前景引起过去景,在鲜明的对照中衬托出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这四句被视为诗经中最佳之句,千古传颂。
-
短篇小说,日本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著。发表于1946年。它不仅是坂口安吾的代表作,也是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描写了一个叫伊泽的
-
昔日题舆媿屈贤,今来还见拥朱轓。笑谈二纪思如昨,名望三朝老更尊。野径冷香黄菊秀,平湖斜照白鸥翻。此中自有忘言趣,病客犹堪奉一樽。
-
英勇的刊物是层出不穷,“文艺的分野”上的确热闹起来了。日报广告上的《战线》这名目就惹人注意,一看便知道其中都是战士。承蒙一个朋友寄给我三本,才得看见了一点枪烟,并且明白弱水做的《谈中国现在的文学界》里
-
诗歌·杨维桢诗《传舍吏》 传舍吏,当封侯。晋鄙救兵邺中留,邯郸急击危缀旒。传舍吏儿当国忧,散君帑藏大饷士,编君妻妾列兵俦。传舍吏儿率死士,跿跔赤手科鍪头。救兵至,邯郸危复瘳,传舍儿死父封侯。 (据四部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出处】唐李白《 静夜思 》 【注释】看见床前洒满了月光,怀疑是地上降了霜呢。举头一望,皎月当空,于是低头沉思,不禁勾起了乡思。短短四句诗,画出了一幅月夜思乡图。 【全
-
【原题】:诸公出游有翼有诗和者盈轴次日饮正卿家出以示余走笔继韵
-
作品首先劈空而来,营造出一个禅境。这里不写投宿的过程,也免去了入禅的经历,直接写见闻感受。竹窗闻远水,水声若有若无;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隐若现。这是迷蒙而优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禅境。接着写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写中,语带禅机
-
《僰人舞猴》是南朝梁时期名士蔡邕所作,描写僰人跳猴戏的篇章。他们舞技神奇,如猴子腾挪,逗人欢笑。这篇文章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和艺术特色,是一部独具风采的文学作品。
-
《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