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诗歌·杨维桢诗《传舍吏》原文、鉴赏和解读
诗歌·杨维桢诗传舍吏
传舍吏,当封侯。晋鄙救兵邺中留,邯郸急击危缀旒。传舍吏儿当国忧,散君帑藏大饷士,编君妻妾列兵俦。传舍吏儿率死士,跿跔赤手科鍪头。救兵至,邯郸危复瘳,传舍儿死父封侯。
(据四部备要铁崖咏史注)
这首诗,歌颂的是战国时期赵国一个旅舍普通小吏的儿子李同舍身救国的事迹。公元前290年前后,秦兵围困赵国邯郸,楚、魏盟国援兵未至,邯郸危在旦夕,赵平原君对此十分忧虑焦急。传舍吏子李同劝说平原君倾尽宫中财物慰劳士卒,把宫中婢妾杂役都编入军伍之中,组成包括李同在内的三千敢死队,奔赴邯郸击秦援城,其势凶猛,逼使秦军退却三十里,其后与楚、魏援兵相会,合力进击,终于使邯郸解围无恙。在这次战斗中,李同英勇战死殉国。为此,其父传舍吏被封为侯。这段事迹记载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里。杨维桢这首诗是根据这段史实写成的。
这是一首叙事诗。中心事件是描写传舍吏儿在解除邯郸之围中的壮举。事件背景: 魏王派晋鄙率援军滞留邺中观望,秦军猛攻,邯郸危如欲坠之垂珠。事例有三: 平原君把国库的财宝用来慰劳将士(“散君帑藏大饷士”)、平原君把宫中妻妾编入军伍之中(“编君妻妾列兵俦”)、旅舍小吏儿子李同率敢死队连盔帽也不戴就赤手空拳踊跃冲锋(“传舍吏儿率死士,跿跔赤手科鍪头”)。这一类叙事诗,在我国古代是属不完备的叙事诗,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既无情节发展以展示人物性格,又无典型场面对人物或事件作充分描写,同时也缺少作为叙事诗对事件应有的倾向鲜明的评价。这些不足之处,本诗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这首诗属乐府歌行体。杨维桢乐府歌行在当时颇负盛名,称为“铁崖体”。但明胡应麟对其乐府歌行并不肯定。他在诗薮评道:“元未维廉歌行,声价腾涌。今读之,大率浓丽妖冶,佳处不过长吉、文昌,平处便是传奇、史断。汉魏风轨,未睹藩篱,而一时传赏楮贵,信识真未易也。”这个评价是中肯的。杨诗的咏史歌行,总体来说,平淡有余,厚实不足,怎及“汉魏风轨”?杨维桢的乐府歌行学李贺,但他未及李贺的才华气质,诗中没有李贺的激情和诡奇而又合理的想象,而较多地学李贺好用古奥、冷僻的字眼。如这首诗出现的“缀旒”、“帑藏”、“跿跔”、“复瘳”等字眼都是这种癖好的表现。杨维桢诗也好变化辞句,但未能像李贺做到险中取胜激发鉴赏者的丰富联想,而是流于平淡。
-
欧阳修《伊川独游》 欧阳修 绿树绕伊川,人行乱石间。 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出,僧归野渡闲。 岩阿谁可访,尽兴复空还。 欧阳修的诗多受唐人李白、杜甫、韩愈、孟郊等的影响,以气格为主,形成不
-
王粲 西京乱无象, 豹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 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 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 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 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 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 何能两相完
-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
-
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题解玄宗开元十五年、
-
案头有一座钢铁的假山,得之不费一钱,可是在我室内的器物里面,要算是最有重要意味的东西。 它的成为假山,原由于我的利用,本身只是一块粗糙的钢铁片,非但不是什么吉金乐石,说出来一定会叫人发指,是一二八之役
-
【3794】终极感知:跑赢未来的8大预见(〔美〕托马斯•弗雷著,邱墨楠译,中信出版社,12 6万字,2018年3月第1版,40元)△共9章:①设计你
-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冬天有哪些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冬天的诗句啊??,描写冬天的诗句?,关于冬天的诗句。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
陈师曾早先有人说,民初北京画坛上没有陈师曾,或许会暗淡无色,甚至不会有后来的齐白石。陈师曾对齐白石的重要,相当于齐如山对梅兰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