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注释】
选自汉代毛诗序·大序。
所之:所到,所适。
发:抒发。
中:内心。
【赏析】
毛诗序·大序肯定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他对什么是诗歌有非常中肯而精当的诠释。
“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意思是:诗歌是思想感情驰骋的地方,萌动于心中为志,抒发出来为诗。 心中情感激荡,因而形诸文字表达出来。
毛诗序·大序认为,诗歌是思想感情驰骋的地方,萌动于心中为志,抒发出来为诗。心中情感激荡不已,因而诉诸文字表达出来。这句话中,既说“在心为志”,又说“情动于中”,看到了诗歌言志与抒情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理论上的重大意义。因为它在传统“诗言志”的基础上,第一次鲜明地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在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的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晋代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南朝梁钟嵘诗品序说:“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些强调诗歌情感抒发的观点,都是对毛诗序诗歌言志抒情说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青山导骑绕,春风行旆舒。均徭视属城,问疾躬里闾。烟水依泉谷,川陆散樵渔。忽念故园日,复忆骊山居。荏苒斑鬓及,梦寝婚宦初。不觉平生事,咄嗟二纪馀。存殁阔已永,悲多欢自疏。高秩非为美,阑干泪盈裾。
-
作者: 曹增渝
-
【原题】:相识有遗予以紫石砚者谓是下岩石名日玉斗予自湖南再转之岭畏行李重滞旧所用委弃不存正以无砚为窘得这喜甚且爱其名捧而戏之日亚父后尔尚无恙耶为赋比
-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作者】:李白【年代】:唐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赏析】:
-
【3067】心无挂碍无有恐惧(林清玄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18万字,2017年3月第1版,49 5元)△共分六部分:无贪无疾、自在安然;一心一境
-
【原题】:肩吾摘傍梅读易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惟发之用韵答赋
-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
-
【3878】乡土中国(费孝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7 2万字,2013年9月第1版,2017年10月第6次印刷,24元)△共14节:①乡土本色;②
-
赵良说商君 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