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交婚小传》原文和解析
两交婚小传
清初本衙藏版本两交婚小传扉页书影
清初本衙藏版本两交婚小传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四才子二集两交婚小传,一名续四才子书两交婚传、四才子续集两交婚传,又名续四才子、两交婚恶姻缘、双飞凤全传、玉觉禅、巧合情丝缘。四卷十八回。不题撰人。或以为作序之天花藏主人即为作者。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本衙藏版本,藏大连图书馆;清素位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道光咸丰间枕松堂刊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姑苏红叶山房刊本,藏国家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本衙藏版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枕松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衙藏版本。
四川重庆府缙云山下的横黛村洗墨溪上,住着一甘姓旧族。其家父亲去世,只留下寡母田氏独立抚养兄妹二人。兄甘颐长成十八岁,妹甘梦也已十六岁。兄妹相貌秀美,又一同切磋诗文,可谓才貌双全。两人均发誓一定要分别寻得才子佳人方可为婚。
甘家有姨表兄刁直,年二十七岁,仪容丑陋而心性蠢笨。刁直丧妻,一心想娶表妹甘梦为继室。甘家恶之,田氏以其功名未遂婉言拒绝。恰逢县试,甘颐与刁直一同赴考。才华横溢的甘颐没有考取,而一字不通的刁直却通过贿赂而选为秀才。甘颐为了散闷,启程外出游学。一晚,他来到关帝庙,乘醉在粉壁上题了一首踏莎行词,怨恨考试不公。其词被路过这里的正直学道官员施沛发现,他找到甘颐,当场出三道试题考他,甘颐均提笔一挥而就。施宗师立即许甘颐入学,甘颐随即回转家门。施宗师到县复查案卷,果取甘颐为第一,刁直落选。
甘颐得中秀才后,听说扬州佳人如云,遂拜别母亲与妹子,带着苍头王芸东游扬州,以求佳偶。江都县有一大乡宦辛受,夫人井氏,育有一子一女。女儿辛古钗,小名荆娘,风流妩媚,能诗善赋,名扬四方,儿子辛发也聪明出众。二人也立志非才子佳人誓不嫁娶。姐姐辛古钗为了替弟弟遴选佳偶,在后楼开红药诗社,广邀扬州城奇才女子入社,一时成为盛事。甘颐闻知辛小姐才美,又探听到青楼妓女黎青与她熟识,遂来妓院与黎青交好。甘颐恳求黎青设法引见辛小姐,并发誓事成之后决不相负。黎青感动,遂将甘颐男扮女装,乘轿抬到辛家,以妹妹甘梦之名参加诗社。诗会上,甘颐顷刻写就十首子夜歌绝句,辛小姐也信手拈来一首满江红,二人十分投缘,至晚不忍分别。第二天,黎青向辛小姐说明甘颐实为男儿,辛小姐心生爱意却口不明言。辛发不知甘梦乃是甘颐假冒,闻知甘梦诗名,十分爱慕。他往黎青家会见甘梦兄甘颐,亲口求婚,并邀甘颐造访辛府。甘颐到辛府观赏牡丹,许下妹子甘梦与辛发的亲事。辛父见甘颐一表人材,动了择婿之念,也不明言。
刁直屡谋与表妹结亲,明送金钗给姨母田氏,实欲充作聘礼,强娶甘梦。甘梦识破诡计,立即写好状纸,与金钗一同送至县衙,以为将来刁直赖婚证据。刁直对众乡邻诡称已经纳聘于甘梦,又叫屈仁、骆寿这两个无赖前去甘家保媒,甘家不允。刁直便去衙门告状,结果正中甘梦之计,受到知县王荫的重责。王知县爱惜甘梦才美,将她许配给业师辛受之子辛发为妻,并派差役前去扬州做媒。辛父得信大喜,请甘颐回家纳采,同时暗示愿将女儿古钗许配给甘颐,甘颐十分高兴。
扬州有位大将出身的威武侯暴雷,其子暴文十分渴慕辛小姐才貌。暴雷委托知府求亲,辛受以考试诗文为借口,试图推脱。楼台对诗之时,暴文因为貌丑,请一优伶作替身,自己却扮作管家随行。辛家也让婢女绿绮代替小姐出对。后辛小姐将计就计,让绿绮顶替己名嫁给暴文。
甘颐告别黎青回蜀,到家拜见母亲,谈及与辛家两交婚之事,田氏允诺,决定等秋闱后再行纳聘。秋闱临近,甘颐到成都应试,高中解元。甘颐随即动身进京参加会试。他路过扬州,见辛受升了光禄少卿,也带着儿子进京去了,却又听说辛小姐已嫁人远去,十分痛苦。后听黎青剖析隐情,转悲为喜。他匆匆到京,寻访光禄私寓,与辛受见面,却绝口不提辛小姐之事,其实内心已经参破这桩秘密,只等机会成亲。会试完毕,甘颐高中第二,辛发第三。郎舅同登进士,辛府贺客盈门。暴文邀请辛发、甘颐到府宴饮,其妹看中甘颐,前往辛府提亲。甘颐因属意辛小姐,一口拒绝暴家。暴文见甘颐履历上刻着“已聘辛氏”,疑窦丛生,派人暗查,访知蜀中并无辛氏。暴文大怒,上奏弹劾甘颐称未聘为已聘,并请求皇上赐婚。皇上随即批准甘颐和暴文之妹联姻。甘颐不从,当即辞去翰林院编修之职返乡,却被逮捕下狱。有三百同年进士向皇上保举甘颐,指斥暴家倚势逼婚。甘颐得以复还原职,并获钦赐御前金莲灯四对,令归娶辛氏。
当时王荫升迁,重庆府巴县正缺县官,辛光禄为了儿女嫁娶方便,推荐其子辛发赴任。辛发雇船携母亲和姐姐同行,以候甘颐归娶。暴文仍不甘心,派心腹江邦暗中跟随访察。江邦至巴县巧遇刁直,刁直见甘颐中了探花,十分妒忌,乘机告知江邦甘颐聘娶辛氏之事有假,愿为探明实情。辛知县到任,即题诗两首送甘梦观阅,甘梦十分赞赏,安心待嫁。甘颐奉诏驰归,过扬州为黎青赎身。甘颐一到巴县,即筹备嫁娶事宜。两边迎亲,吉期选在同一日,花灯鼓乐,热闹非凡。两对新人拜过天地,送入洞房,各诉衷肠。刁直将两交婚盛况禀告江邦,江邦带刁直回京禀告实情,暴文方知辛家调包之计。暴文追问绿绮,绿绮怒而不言,他畏怕夫人,也无计可施。
天子见阁臣盛赞甘、辛两对夫妇才貌绝伦,下诏取四人回朝。甘颐、辛发不敢耽搁,不数日一同到京。次日,两对夫妇一同上朝面圣,天子命当殿题诗。四人各逞奇思,挥毫立就。天子龙颜大悦,钦赐辛发为吏部主事,甘颐选入翰林,又赐辛、甘二夫人金花彩缎。
王荫已升为御使,恰遇刁直在京放刁,王御使便将他打入狱中,后放归家乡。边关来报,言暴雷兵败,失陷一府三县,损折数千人马。暴家失势,暴文亦无心追究甘、辛婚事。黎青也前来与甘颐、辛古钗团聚。甘辛两交婚,才对才,美对美,一时传为佳话。
-
大钧播群物,零茂归自然。默定既有初,不为智力迁。御冠导其流,仲任派其源。智愚信自我,通塞当由天。宰世曰臯伊,迷邦有颜原。吾道诚一概,彼途锺百端。卷之入纖毫,舒之盈八埏。进退得其宜,夸荣非所先。朝闻可夕
-
词的标题“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表明了词作内容和写作对象。 上片,描绘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开头两句,以景起兴,大赞“楚山修竹”,“异材秀出”。字面上写竹材修长高大,实写楚地人才济济。紧接着用排比句,进一步写蕲州的笛竹早已闻名于世,“
-
新居未换一根椽,只有杨梅不值钱。莫共金家斗甘苦,参寥不是老婆禅。
-
这是一篇怀乡之作。 上片直抒乡愁。作者家乡被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自己逃难在外,想起家乡便痛心疾首,黯然神伤。起首以“凭高远望”发端,看到的只是白云茫茫,一片缥缈,对家乡刻苦的思念使他日夜思归,但家乡已为敌人所占,有家难回,白白辜
-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同游清荫偏,吟卧夕阳曛。江静棹歌歇,溪深樵语闻。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
前人对此五首诗各有毁誉。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二首最为出色,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第二首诗,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
-
粲粲五色羽,炎方凤之徒。青黄缟玄服,翼卫两绂朱。仁心知闵农,常告雨霁符。我穷惟四壁,破屋无瞻乌。惠然此粲者,来集竹与梧。锵鸣如玉佩,意欲相嬉娱。寂寞两黎生,食菜真臞儒。小圃散春物,野桃陈雪肤。举杯得一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俞安期《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凌风台》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凌风台刘仙巖(1),仙人刘仲远所居。抵山之半,入户旋返而上登者,爲升真洞,仲远鍊真沖举(2),咸在兹焉。左
-
鹅溪清丝清如冰,上有千岁交枝藤。藤生谷底饱风雪,岁晚忽作龙蛇升。嗟我虽为老侍従,骨寒只爱布与缯。床头锦衾未还客,坐觉芒刺在背膺。岂如髯卿晚乃贵,福禄正似川方增。醉中倒著紫绮裘,下有半臂出缥绫。封题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