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注释、译文和评说
【注释】 ①不获意:不能如愿实现。②中人:此指“忠信与仁爱”。③方:通“仿”,效仿。④见信:使人信任。
【译文】 在古代,以仁爱作为施政的根本,用正义作为治理民众的方法,这是正当的措施。如果正当的措施不能符合意愿,就该采取权变的措施。此种权变来自战争的需要,并不出于忠信与仁爱。所以,如果杀一个人,可以安定其他人,那么杀掉他是可以的;如果攻击一个国家,却爱护他的老百姓,那么攻击他也是可以的;如果发动战争可以制止战争,那么战争也是允许的。因此,仁爱使人亲近,正义使人喜悦,智慧使人依赖,勇敢使人仿效,诚信使人信任。在国内受人爱戴,可以守住国土;在国外获得声威,就可以对外作战。
【评说】 司马法虽然提倡以仁施政、以德化人,但它并未轻易否定战争。“以战止战”的主张体现了它对战争的灵活与变通态度。因为它揭示了战争的内在规律,此说历来为后世兵家所称道,也为后世主政者所借鉴。
-
德惟治 ① ,否 ② 德乱。与治同道 ③ ,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 ④ 慎厥 ⑤ 与 ⑥ ,惟明明 ⑦ 后 ⑧ 。(《尚书·汤诰》) 注释 ①治:治理。②否:表否定。③与治同道,指采用与治国之
-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诗鉴赏 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
-
中国人的对付鬼神,凶恶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类,老实一点的就要欺侮,例如对于土地或灶君。待遇皇帝也有类似的意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则为王败则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
-
弭棹凌奔壑,低鞭蹑峻岐。江涛出岸险,峰磴入云危。溜急船文乱,岩斜骑影移。水烟笼翠渚,山照落丹崖。风生蘋浦叶,露泣竹潭枝。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对朋友的称谓,内容包括古诗中对老朋友的称谓,古代对朋友的称呼,中国古语中怎样称呼朋友。古代对朋友的称谓一般只限于男性之间。对朋友之间的称呼大体可分为两种: 1.比较随意的称呼,用于关系很近的朋友之间互相称兄道弟(就像现在的
-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
交友类名言赏析《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官署名。原名武德司,太平兴国年间改今名。长官皇城使,为寄禄武阶官之一。派干当官主管本司公事。政和年间改武臣寄禄官阶,改皇城使为武功大夫,副使为武功郎。皇城司干当官,由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任。
-
[明]王廷陈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矫志篇》是诗人用以砥砺志节、抒
-
初,(唐)昭宗以武肃王钱镠平董昌功,拜镇东军节度使,自称吴越王,休时居灵隐,往投诗贺,中联云:“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武肃大喜,然僭侈之心始张,遣人谕令改为“四十州”,乃可相见。休性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