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名胜诗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唐)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干①。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②。
【题解】
栖灵寺即大明寺,在扬州西北蜀冈中峰上,东邻观音山。始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故名。隋仁寿元年(601)曾在寺内建栖灵塔,因称栖灵寺。塔于唐武帝三年(843)毁。现存建筑为清同治时复建。今寺门前还留下“栖灵遗址”四字牌楼。唐宝历二年(826)冬,作者从安徽和县回洛阳途中,来到扬州和白居易相会,诗酒留连,同游栖灵寺。这首诗即作于此时,后二句写栖灵寺塔之高,手法新颖。
【作者】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生平见前乌衣巷诗。
【注释】
①九层云外:栖灵寺塔共九层。白居易与梦得同登栖灵塔:“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②前两句写自身在九层塔上,后两句从游人眼中来看自己。
-
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 事亦见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 [述要] 唐朝礼部考试在夜间举行,温庭筠在灯烛下答卷从不起草
-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成都作。大麦干枯小麦黄①,妇女行
-
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东对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对景。此阁始建于明代初年,为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
-
作者: 吴志根 《元史新编》九十五卷,作者魏源(公元1
-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作品注释 (1)横:横亘,横跨。
-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刘书绕缠。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犹然仙。如我当以
-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
-
《江上》是王安石的一首诗作,表达了对江上美景的赞美。全诗分成两段,描绘了江水和江树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江上的宁静和壮丽。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情感深邃,给人以美的享受。阅读这首诗作,思绪如江水一般流动,让人心旷神怡。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大草原的古诗词句,内容包括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描写大草原的古诗句,描写大草原的古诗句。描写大草原的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出处】唐李白《关山月》 【译注】汉军征战兵下白登,胡人窥望于青海边塞。由古及今的边疆征战之地,从不见有人回来。 【全诗】 《 关山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