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述国亡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述国亡诗赏析》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作此诗则有所本。“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好。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羞。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不是偶然的。

  • 上一篇: 《悼杨铨赏析》
  • 下一篇: 《竹赏析》
  • 猜你喜欢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笔致尤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鉴赏和解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 陈子昂《题田洗马游岩桔槔》全诗赏析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赏析》

      阴行先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 朱秀海《朱秀海:泸州高粱红了》

      高粱是一种粮食。在我们这个时代说这样一句仿佛人尽皆知的话或许并不多余。还要再说一句:高粱红了意味着收获的季节到了。还要再说的第三句

    • 李林芳《长征纪行(组诗)》

      赤水记在我的脚下流,汽车奔驰在凌空架在山间的高速路上在我的身边流,在丙安古镇的临河小街走上大同古镇的观音殿顺山势迂回的台阶有一瞬间

    • 《街心,老精灵》空灵散文赏析

      和华北平原的很多村庄一样,我们村也属于东西长、南北短的建筑结构。不知从何时起,在倒“丁”字的“一”与“丨”的接壤处形成了街心。冬天

    • 意识流式结构的写作手法

      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作为结构的基础,以人物在特定时空中的意识流动为顺序来显示的结构形式,是现代小说的结构形式之一。因其首先出现在西方现代“意识流”小说中而得名,又称作“情绪型结构”、“心态结构”、“心理分

    • 茅盾《风景谈》赏析

      茅盾《风景谈》原文 《风景谈》是茅盾于1940年5月由新疆到延安,亲历了五个月不寻常的生活后不久写于重庆的。这篇散文,表面看似是描写塞上高原的自然风光,然其主旨则在讴歌大自然的主宰革命根据地的人。 唐

    • 千家诗《逢侠者》译文与注释

      逢侠者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作者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