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根《元史新编》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吴志根
元史新编九十五卷,作者魏源(公元1794一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时,他的思想比较进步,曾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做幕僚,参与浙东抗英战役。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此,他将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主持翻译过来的外国史地材料加以利用,编为海国图志,眼界为之开阔。他深感元史的不足,于是决心重修元史。
元史新编仍采用纪传体,将旧史本纪之后的表和志移至列传之后,又将列传以后妃、皇子诸王、勋戚、功臣、相臣、武臣、文臣、儒林、忠义等名目进行分类,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加以排列。更将蒙古兴起时平漠北西域数十部和元世祖中叶北藩东藩诸王之叛的情形及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各立传以纪之,可算是花样翻新。魏氏针对元史或疏陋或冗繁的缺点,补其所必补,删其所必删,对旧史护短或相互歧异之处多有补正。特别是他第一次利用外国史料对元史西北舆地作了补充,元史新编新就新在这里,其价值和史学史上的地位也就在这里。
但是,魏氏此书并未编完,而且就以完工的九十五卷来看,也不能使人满意。除了史观和体例的问题以外,史料方面价值也不很大。魏氏被时代所限,虽知海外存在有关元史的新史料,但是尚无搜求利用的门径。他只能根据当时所能得到的第二手甚至第三手的外国史料对元史略作增补。国外有关元史的重要著作如拉施德丁著史集、志费尼著世界征服者史等均未见到。他所采用的外国史书,如马礼逊著外国史略、玛吉思著地理备考,大都缺乏史料价值。
元史新编对元史的错讹、疏漏虽有补正,但作者限于材料,疏漏错误之处仍所不免。卷首元史语解略说“也里可温”是回教别名,元典章称先生曰也里可温。而实际上“也里可温”是元人对基督教的称谓,“先生”是元人对道士的称呼。这是作者精审不足的地方。
元史新编有清光绪三十一年刻本。
-
为避开拥挤的车流,我每天上班都绕开市区主干道,从边上的一条辅路经过。辅路,顾名思义只起辅助作用,因此一切从简。它只有两车道宽,夹在
-
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希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迹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何时剑关
-
第一首“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杜甫身陷贼中的唯一念想和寄托,就是行在中的唐肃宗了。《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杜甫虽不是圣人,但“一饭未尝忘君”(苏轼评价杜甫语),却不得不说是圣人对杜甫的影响。杜甫于身陷贼中之际依然西望行
-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
名言: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 注释: 权: 权贵。举: 全。与: 给予。挠: 屈服。 句意: 正义在手, 就不曲从权贵, 不顾利害得失, 即使
-
此诗共十句。首二句“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是一幅目送朋友风帆逝去的远望图。“依然”是依恋,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内心是何等懊丧。从“长望”的凝神注目中能够窥见其情绪的起伏,有如这眼前的江水翻滚不已! “鼓声随听绝”以下六句可分为两个层次
-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下面是原扬州大学教授李廷先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也有“事随
-
水的情韵 水的哲学水是万物之首。——布来基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宋·王杲柔软、灵动、
-
【3407】党建红云耀边疆:云南“互联网+党建”的探索与实践(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编著,党建读物出版社,19 1万字,2018年1月第1版,35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全的书,内容包括中国古诗词的书籍,中国古诗词最全的书是什么,中国古诗词最全的书是什么。1. 《宋词鉴赏辞典》作者简介:作者有夏承焘、俞平伯、臧克家、周汝昌、周振甫、程千帆、沈祖棻、唐圭璋、袁行霈、叶嘉莹、王运熙、钟振振等两
-
王巩《湘山光孝寺》 半岭风吹草木香,落阶花雨送春忙。 从师远借云庵卧,还我平生午枕凉。 ② 莲社缁黄常得伴,鹿门妻子亦相将。 ③ 化身欲似河东柳,更向山头望故乡。 ④ 【注释】 ①湘山:山名,在今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