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美育的名言名句大全
——蔡元培对于学生的希望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
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
——叶圣陶小学高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要旨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 启发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刘海粟审核新学制艺术科课程纲要以后
美育是优美情操的培养。有优美的情操,自然不屑为恶,不屑与污浊为仁,不屑作奸犯科。
——罗兰小语
一个人的格调并不全是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的陶冶与净化。这陶冶与净化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美育。
——罗兰小语
审美教育,应是一种娱乐的教育。
——江曾培为了创造欣赏美的大众
绝大数哲人,以及最伟大的人物,都通过对美的欣赏和沉思来补偿学校教育,并获得智慧。
——[法国]蒙田人生随笔
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英国]培根论人生
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德国]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帮助一个学生去发现他的主观形状与色彩就是帮助他去发现自己。
——[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
我们所理解的美育,是培养学生去知觉、感受和正确地了解自然、艺术与社会生活之美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爱好并在创造性的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体现美的能力。
——[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美育的本质,不仅是培养对于作品外形的知觉能力,而且也在于发展印象的再现、分析、联想以及回忆以往体验的能力。
——[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幼儿美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应由他累积一些使他感觉愉快的一定鲜明的、个别的审美印象。
——[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美的尺度对于教育工作的成功也是需要的。
——[苏联]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在课堂上看图——看优秀画家的特别是古典艺术家的图画,会带来许多益处。 这些图画的内容的丰富和深刻、表现手法的多种多样、色调变化的精细微妙,都是儿童精神成长的、包括其在言语发展方面的进步的源泉之一。
——[苏联]列·符·赞科夫论小学教学
学生的审美发展却具有多方面性,这里有文学,有造型艺术,还有音乐。而寓于一切之中,高于这一切的乃是生活。
——[苏联]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美育的这个领域带有很强的个人的、个别化的性质。没有单独的、个人的情感,就没有审美素养。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个人以后美感和情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感到可惜的是,我们的初等教育对美术太不重视。那些低年级的儿童具有最强的接受能力。
——[美国]理查·司契米德理查·司契米德画人体
培养儿童的美感,就是要使他们能从周围环境中不断地发现美和奇迹。
——[美国]梅斯基、纽曼幼儿创造性活动
要慎重对待少年所听到的音乐节目。杂乱的无思想性的音乐无助于培养少年的和谐的情感。他需要的是增强信心和召唤斗争和劳动的音乐。
——[苏联]斯瓦德科夫斯基教育学
一个广博而周全的人的教育规划,必须考虑: 及早设唱歌、图画、彩色画及造型等课,并把它们当作学校的严正目标看待,极力防止流入专断、烦琐和幻想等不合理情况。
——[德国]福录培尔人的教育
绘画的官能,正如语言的官能,不论儿童或成人,都是天生的,都同样迫切要求发展和培养。
——[德国]福录培尔人的教育
-
【懒画眉】 (生扮潘必正上) 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科白从略) 【前腔】 (旦上) 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金猊动,
-
尧夫大雅哲,禀德实温粹。霜笉秀含润,玉海湛无际。平明坐大府,官事盈案几。高谈遣放纷,外物不能累。非惟席上珍,乃是青云器。
-
江上竹枝词 作者: 姚鼐
-
城中村 村庄盘根错节于大地,自古岿然不动,很边缘,但城市长了脚,塔吊执戟仗矛,远征而来,蚕食,鲸吞着田地。村庄小的像一个偏安的小
-
园林亦要闻闲置。
-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
朱迎兵·灾难是握在掌心的雪朱迎兵1945年9月,二战硝烟散去,战争胜利了,但莫斯科仍笼罩在阴云里。很多家庭失去亲人,大量的人在战争中残
-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首诗作于光绪八年(1882),作者自湖南家乡往兰州经潼关时所作,时年十八岁。潼关,在陕西省潼关县北,居陕西、山西、河南三省
-
知本 朱本称此章为“传之四章,释知本”。旧本在“止于信”下,朱熹移于此。此章征引孔子的话,说明要知道只要我有光明正大的德行,自然
-
《临江仙》·陈克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虀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陈克为北宋末南宋初词人,亲历两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