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作品《临安春雨初霁》鉴赏和精讲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为朝廷重新起用,授朝奉大夫、权知严州(治所于今浙江建德县)事,奉召由山阴入京,于临安某小楼上候召,此诗就是这时所写。陆游候召时在西湖边住了一些时日,三月返家,七月始至严州上任。这首七律写客中之感,流露了对仕途厌倦和对当权者失望的心情。因为这时的陆游已年逾花甲(62岁),长期浮沉宦海,壮志难酬,情怀郁抑。
临安,即今杭州市,南宋京都。
* * * *
这首诗文字尚称浅显,首尾两联一目了然,不必多讲,唯中间两联需要着重讲一讲,因为,颔联是向为传世的名句,颈联则藏有较多疑难之处。故须多费一点唇舌。
首联: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犹言世情。骑马,说骑马,暗示自己已被召复官,因为古代富贵家骑马,贫贱者乘驴。这里的京华,即指当时南宋之京城临安。大意是说,自己隐居家乡已久,用世之心已经淡得如薄纱,不料朝廷如今又要我出山工作。
颔联: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是向为人们传诵的名句。为什么?因为它比较典型地表现了江南二月的“都市之春”。短短两句含蕴着三个境界:一,小楼听雨,这是一诗境;二,春雨绵绵,杏花盛开,又是一诗境;三是,深巷卖花,再见一诗境。从今夜的雨声到明朝的卖花声,正传递了春雨杏花之间的若干消息。这不仅诗句形象生动,韵味醇厚,而且暗寓着关怀春事和惜花伤春之意。清人舒位在书剑南诗集后云:“小楼深巷卖花声,七字春愁隔夜生”。它指明了寓于言外的这层意思。再看看诗友王季夷的词夜行船,其意就更明白了。词中有:“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
同时,陆游在这里,化用了当时杰出诗人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一诗中:“客子光阴深巷里,杏花消息春雨中”的名句而著称于当时诗坛的。当然,主要的还是诗句本身写得优美动人。从这联中可以看出诗人并不着意对偶,十四字一气贯注,自然圆转逗人喜爱。这一联所以成为传诵千秋的名句,是有其道理的。
颈联: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一联疑难之处较多,上句七字,几乎字字都得费点神才能领会。比如:
什么叫矮纸?一般注者都只说“小纸”或者“短纸”,其原由没有说。其实,它原意是指古代书家常在“手卷”上写字,这里是指卷面不阔(高)的纸。
又如什么叫闲作草?这里的“草”是指草书;“作”,是写;“作草”,就是书写草字。因为前边已经讲明有“矮纸”。拿纸写字这一举动,是容易明白的。在此,为什么在“作草”前加一个“闲”字,倒是有些来历了。
陆游是精于草书的,但作草书却不能草率。这是书法家的一个诀窍。晋代,草书大家张芝,就曾说过:“下笔必为楷则,号‘怱怱不暇草书’,”(见严可均全晋文·四体书势卷三十)北宋也曾流行两句书法谚语:“信速不及草书,家贫难为素食”。(见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十六)南宋陈师道在答天咎画苑中,也说:“卒(倅)行无好步,事忙不草书,能事莫促迫,快手多粗疏”。陆游自己也有草书歌、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等诗,还有锦堂春一词中有句云:“弄笔斜行小草”,所以,此诗中写上了“闲作草”。可知,这是历代书法家对自己实践的科学总结,不是任意用上这个“闲”字的。
至于“斜行”,一般都释为“歪歪斜斜地书写的行动”。是否符合原意,还可以研究。
至此,我们知道这句话的大意:闲着没事,便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草字。
这一联诗的下句,也有两个词语比较费解,即——
①细乳是什么?一般都释为:“沏茶时水面泡沫”,或说“像奶一样的水泡沫”等。其根据何在?没有细说,对古诗文的解释,最怕望文生义。其实,此解依据有两条:首先,诗中有先例可援,苏轼浣溪沙词中有句云:“细雨斜风作小寒……雪沫乳花浮午盏”。其次,有史实来历,据五代前蜀毛文锡茶谱载:“婺州有举严茶,其片甚细,味极甘芳,煎如碧乳。”可见,“细乳”是茶之泡沫,是无可怀疑的。
②分茶,指的是什么?一般注本简单地注云:“品茶”。但是“分”字为何可以训为“品”呢?有的说,分者,鉴也;品尝,即是一种鉴别,乍听之,似乎不无道理,但到底有点“望文生义”之嫌。于是,若干注家进行了考证。原来“分茶”是有来历的,那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一种颇为讲究的喝茶方法。在宋人王明清挥尘录·余话(卷一)中就载有蔡京的延福宫曲宴记,其中叙述了“分茶”情况。云:“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煮汤击沸(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自布茶’。”这个故事的记录,还能进一步印证上句“细乳”的解释是正确无误的。清人黄遵宪日本国志·物产志自注云:“日本‘点茶’,即同宋人之法: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筅帚)击拂”。
这样就可搞清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天晴的窗前,对着杯子的泡沫,品茶消遣。再联系上句,可归纳此联(颈联)诗的大意是:春雨初晴,闲居无事,只得以写字、分茶自遣。
尾联: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里,诗人借用陆机的“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为顾彦先赠妇)诗句之意,说自己在此不会太久的,何虑为京城之风尘所污染。果然,陆游自当年三月返山阴故里,七月即去严州上任。素衣,即洁白衣服。犹,可能。
* * * *
这首诗篇幅虽小,而容量挺大。开首先说自己被谗废退多年之后,饱谙世味,对于此次返京,并无热情;诗中写自己触景生情和闲居无聊,徒以写字、分茶自我消遣,最后,表示对当时朝廷不抱更多幻想,估量不久即可返里。
从这些叙述中,透露了诗人的一个信念:纵然写日常生活的小诗,也含有政治性,真不失为一个爱国诗人的本色。这首七律告诉人们:诗人如何善于发掘常见景物的美好和平凡的诗意,并用借景手法,随意拈来,即可造成一种诗味盎然的境界。你看,这篇临安春雨初霁不就是这样吗?它以清亮的音韵,自然的语汇,圆转的笔致,不仅绘色绘声地写了春雨初霁时的明媚风光和思念故里的情怀,而且又深深地抒发了诗人对宦海的倦厌和对时局的失望心情。
-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 ① ,虞人导前 ② ,鹰犬罗后,骇禽鸷兽应弦而倒 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 ③ ,援乌号之弓 ④ , 挟肃慎之矢 ⑤ ,一发饮羽 ⑥ ,狼失声而逋 ⑦ 。简子怒,
-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 【出处】唐王维《 漆园 》 【意思】古代庄子不是傲慢的官吏,自知缺乏才能于治国无补。偶然依托做一个漆园小官,便乐得盘旋自适伴几棵树。 【全诗】
-
“怅望送春怀”,起笔取杜牧《惜春》诗句,点对酒伤春意境。怅望着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酒更浓的伤春之情。次句直抒伤春所以伤老。“渐老逢春能几回”取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句。杜甫此诗是飘泊成都时作。渐老,语意含悲。逢春,则一喜。能几回?又一悲。
-
戴复古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出身
-
《海棠·展江亭海棠四首(之一)》咏海棠诗鉴赏
-
搜神记《三王墓》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
宿建德江[1]孟浩然【原文】移舟泊烟渚[2],日暮客愁新[3]。野旷天低树[4],江清月近人。【注释】[1]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建德县的一段又
-
【原题】:拟送傅推官吉先予以绍兴己已六月自复徙对吉先后一月到任
-
[清] 姚 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 ② 。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 ③ 。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④ 。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积雨始霁,溪上大声 然 ⑤ ,十
-
(清)赤松 青山隐隐白云横, 一片闲花野色晴。 溪上数椽茅屋稳①,绿阴清昼有书声②。 翠嶂清溪跨白牛③, 乐眠水草已忘忧。 横吹铁笛无腔调, 水月松风一韵收④。 【题解】 黔灵山位于贵阳市西北,距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