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梦狼 》全文和鉴赏
异史氏曰:“窍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
邹平李进士匡九,居官颇廉明。常有富民为人罗织,门役吓之曰:“官索汝二百金,宜速办,不然,败矣!”富民惧诺,备半数。役摇手不可,富民苦哀之。役曰:“我无不极力,但恐不允耳。待听鞫时,汝目睹我为若白之,其允与否,亦可明我意之无他也。”少间,公按是事。役知李戒烟,近问:“饮烟否?”李摇其首。役即趋下曰:“适言其数,官摇首不许,汝见之耶?”富民信之,惧,许如数。役知李嗜茶,近问:“饮茶否?”李颔之。役托烹茶趋下曰:“谐矣。适首肯,汝见之耶?”既而审结,富民果获免,役即收其苞苴,且索谢金。呜呼!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此又纵狼而不自知者矣。世之此类者更多,可为居官者备一鉴也。
聊斋志异以叙述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主,反映了清代中期的社会风貌,表露出作者的满腔“孤愤”之情。
此处所选的梦狼,以人间生活场景与梦幻相交织,通过超人间的幻想尽情地描绘出一幅贪官污吏当政,贫弱百姓不堪的封建社会众生相。奇怪的是此文阅毕却有畅快之感,究其原因,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故也。当然,作者在其所身处的社会环境中是绝无惩恶扬善之力的。但是,莫道书生无气力,作者这管如掾之笔却使百姓心中无可奈何的愁怨之气在这则故事里得到了淋漓的渲泄。毋庸讳言,善恶到头终有报,充其量仅仅是一种因果之说。但这是作者真诚的希望,也是百姓们善良身心的依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舍此之外并无它途。
作者的主旨在揭露。所以在涉及公堂衙署、作官为宦之处则多以虎狼之辈象征之。在白翁梦中探子时作者描述到:“窥其门,见一巨狼当道,大惧,不敢进……又入一门,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不一会儿那贪官也“扑地化为虎”,且“牙齿巉巉”。又有“声震山岳”般的吼声。毫无疑问,从这一段叙述中读者尽可以领会到作者以猛虎恶狼喻贪官污吏的明显用心。而且作者更以“一巨狼衔死人入”白甲吩咐“聊充庖厨”的场景,明明白白地把封建官吏鱼肉人民、残害无辜的罪行摆在了读者的眼前。这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吗?这是魔幻的风格吗!显然不是,蒲松龄虽举事多及神怪,然而他的着眼点,他的立足之处却始终是牢固地植根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的。明白无误地以豺狼虎豹的狡诈凶残、外强中干去比喻盘根错节、无恶不作的封建官僚集团,这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而非如此就难以使那些狗官们的罪恶本质得到形象化的披露,就难以让那些道貌岸然的高官显贵们找到自己维妙维肖的替身。
时而顿入虚幻,时而转回人间,这种虚实交错、人鬼混杂的结构特点,形成了小说变幻莫测、扑朔迷离的特殊风格。而赋予人间生活故事以超人间的怪异形式,正是聊斋志异中各篇佳作所惯用的障眼之法。其作用一是避开封建文网的罗织;一是借鬼神仙妖之怪异抒胸中千般怨恨,伸百姓万种冤屈。所以,真真假假,善善恶恶,出生入死,鬼怪神魔。一切的一切总还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在聊斋志异这块凸凹不平的多棱镜上,作者终于将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并以那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利笔,使千百万读者既深深地理解到了他的忧愤之心,也从这部鸿篇巨著中认识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无处不黑暗的根本性质。
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去突出其形象特点,是梦狼在写作手法上不同于其它姊妹篇,而又非常成功的一点。本篇在白甲身上着墨最多,一开始他就怡然自得地在“白骨如山”的门里称王称霸。当其父对死尸发问时,他以“聊充庖厨”对之。作者用这似不经意的“聊充”二字,恰如其分地刻画出白甲对草营人命早已麻木不仁的丑恶嘴脸。当然,白甲更有穷凶极恶的一面,在被逼就范时化为恶虎就是明证。对于白甲能够官运亨通的诀窍,作者让他现身说法道:“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上台喜,便是好官;爱百姓,何术能令上喜也?”短短一席话,这个一心谄媚,专事阿谀,穷于钻营,“拍马”有道的封建官吏形象顿时跃然纸上。同时,作者又借白甲之口道出了与红楼梦中的“护官符”同等重要的官场秘诀,可以说是一语泄漏天机。有的人在当百姓时尚觉可亲,而一旦作官就判若两人。其实问题就在那所谓的“官身不由己”上。既称“不由己”,那“由”的到底是谁呢?自然不是“由”了百姓,而是“由”了“上台”。秉承上峰的旨意去行事,迎合上峰的好恶而升官,正所谓“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之意也。只知媚上以求仕进,不知关心民瘼,体恤不情,这难道不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官僚机制的如实写照吗?而正因为作官为宦者的心态多与白甲一般无二,所以,鬼魅横行,正气无处伸张,至于衣食往行、茶米油盐之类,百姓们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就更无人问津了。由此,蒲松龄对于什么“父母官”、“清官”、“好官”之类的提法一概不信,并通过在梦狼之后附录的小故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
把封建统治集团及其“助桀为虐者”“聚敛臣”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将封建官吏鱼肉百姓的劣行视为猛于虎狼,这就是梦狼所具有的深刻的现实主义意义。
-
此诗写在镇江渡江时所见所感,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首联直接进入诗题,写满天的月色、波涛翻滚的大江和扯满风帆的行船;颔联承前景而展开,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及联想;颈联则展示了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两幅图画;尾联写船过镇江后诗人心中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十首有意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最经典,有名,寓意深刻的十首古诗,最经典,有名,寓意深刻的十首古诗,20首有意义的古诗词。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鸟鸣涧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
-
《先秦散文·战国策·淳于髡止齐王伐魏(齐策三)》原文鉴赏
-
一抹斜阳,几竿疏影,一弯清流,几点寒星。最美的风景,不过一个“浅”字。 苿莉、米兰、桂子,無不幽香沁骨,但只着月白、淡黄一抹
-
《酬刘柴桑》前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说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然事实并非如此,诗人正是在知与不知中感受生命的意趣。之后吟道:“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墉,嘉穗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
(宋)苏轼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词人在徐门石潭谢雨道上所作组词中的第四首。他以极其喜悦的心情,摄
-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析】 据孙伏园讲,鲁迅最喜欢的自己的作品是《孔乙己》 ① 。 确实,《孔乙己》是一篇具有惊人概括力的小说。作者在不到3000字的短小的篇幅中,从容不迫地叙述了孔乙己凄凉的一生,并通过这一形象,概括了
-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
-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作品赏析原注:时汉中王兼道士席谦在会,同用荷字韵。【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秋作。《吴郡志》: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