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战国策·淳于髡止齐王伐魏(齐策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淳于髡止齐王伐魏(齐策三)原文鉴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①:“韩子卢者②,天下之疾犬也③;东郭逡者④,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⑤,腾山者五⑥。兔极于前⑦,犬废于后⑧,犬兔俱罢⑨,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⑩。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11),弊其众(12)。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13)。
【注释】 ①淳于髡(kun,音坤):齐人,为人矮小,滑稽善辩。齐王:即齐宣王。 ②韩子卢:韩国所产黑犬。 ③疾犬:跑得极快的狗。 ④东郭逡(qun):狡兔名。 ⑤环:围绕。 ⑥腾:跳跃。 ⑦极:疲乏。 ⑧废:疲顿。 ⑨罢:同疲。 ⑩檀:独享。(11)顿:委顿。 (12)弊:疲惫。 (13)谢:辞。士:兵士。
【今译】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便对齐王说道:“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狗,东郭逡是海内闻名的狡兔。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绕着山跑了三圈,跳跃过五个山头,结果前边跑的兔子累断了腰,后面追的狗跑断了腿,狗和兔子都疲惫已极,各死其所。一个种田的老汉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便独得了它们。如今齐国与魏国长期相持不下,使两国的军队困倦不堪、百姓疲劳无已,臣恐怕强大的秦国和楚国随后取得种田老汉那样的好处。”齐王听后,心生恐惧,便遣散将士,罢兵休战了。
【集评】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引唐锡周语:“不着色而自有华,一幅泼墨山水也。”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滑稽之雄。”又云:“古人绘物精工,几于活现纸上。如此文写犬逐兔,只八字已使读者眼光欲迷,直抵一篇猎赋。”
【总案】 齐宣王的宠臣淳于髡身长不满七尺,为人滑稽善辩,本文即表现了淳于髡的巧舌如簧。齐宣王调兵遣将,准备攻打魏国,淳于髡认为这样一场相持不下的战争,会给强秦大楚造成可乘之机,于是便劝告齐宣王放弃攻魏的打算。他先讲述了一个“犬逐狡兔,田父擅功”的故事。故事虽简单,但却发人深思。它形象地予示了齐魏相争,秦楚将坐收渔人之利的严峻结局,使齐宣王听后毛骨竦然,“谢将休士”。文中关于犬逐狡免的描写,也极精炼生动。所谓“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免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笔墨未下许多,而逃窜、追逐、疲惫、累死的犬、兔却跃然纸上。描写的生动性与说理的形象性相得益彰,使说辞中增添了说服力。
-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 【翻译】相识的全是城中的豪门大户,日夜来往的都是些贵戚之家。 【全诗】 《洛阳女儿行》 [唐]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
-
三月二十六日 ◆ 儒勒·瓦莱斯 多么难忘的一天啊! 温暖而灿烂的阳光把炮口照成金黄;鲜花送香,旗帜飘扬;革命的声音平静而美丽
-
作者: 邵之茜 【本书体例】
-
宋·李弥逊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风高帆影疾,目送
-
徐庶,字元直,从始至终是一个谋士的身份。他出场时,化名单福,也就是说,他是用一个假身份证到刘备这里来参加工作的。按照现代商业的说法
-
桂林闻旧说,曾不异炎方。山响匡床语,花飘度腊香。几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独抚青青桂,临城忆雪霜。
-
宋词典故·玉质金相 【出典】 《文
-
论题解析 [解题]改革(reformation),指把事物中用的不合理的部分改造成新的、符合客观规律、适应客观情况的。 [析题]为什么要改革?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唯有不断地改革,
-
太甲下第七太甲下第七 【原文】 伊尹申诰于王曰[174]:“呜呼!惟天无亲[175],克敬惟亲;民罔常怀[176],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177]
-
(宋)朱晞颜 天斫神剜不记年①,洞中风景异尘寰②。 江波荡漾青罗带, 岩石虚明碧玉环③。 地接三山真迹在④,天连合浦宝珠还⑤。 重来恍似乘槎到⑥,惭愧云门夜不关⑦。 【题解】 还珠洞在伏波山。伏波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