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

宋濂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旁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馀,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西垂苍壁,俯瞰台矶间,女萝与陵苕轕轇之,赤纷绿骇,曰翠霞屏。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仰见青天镜净,始悟为泉,曰飞雨洞。 洞傍皆山, 峭石冠其巅, 辽夐幽邃, 宜仙人居,曰蕊珠岩。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潭上,各敷鞇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其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按纸伏崖石下,欲写复止,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驩,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 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在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 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矣,可不勖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郑君名铉,彦真,字也。

这是一篇记述文人士大夫春天修禊的山水游记。古人以农历3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每逢这一天,古人都要到水边祭祀,并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一番,据说这一活动可以祓除不祥。这种风俗古人称作“楔事”,“修禊”是一动宾词组,意即进行、从事“楔”这一活动。

这一风俗至少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很盛行了。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段话是孔子弟子曾点的言志之语,孔子针对这番话说了“吾与点也”,表示了他对曾点志向的赞许之情。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沈约宋书·礼志还对此风俗有过一段考据:

旧说后汉有郭虞者,有三女。以三月上辰产二女,上巳产一女。二日之中,而三女并亡。俗以为大忌,至此月此日,不敢止家,皆于东流水上为祈禳,自洁濯,谓之禊祠。分流行觞,遂成曲水。史臣按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俗, 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也。 俗谓以香薰草药沐浴也。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此则其来甚久,非起郭虞之遗风,今世之度水也。

文中所引韩诗,即韩诗内传,是西汉韩婴援史实以证诗经的著作,南宋后即已佚失。宋濂文中所引或亦转自 宋书。三国魏以后,褉日开始固定于每年农历的3月3日,不必非“巳日”不可了。这种活动也逐渐演变为春日人们到水边饮宴游玩的节日。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一篇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散文,记述了永和九年 (353) 3月3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境内的兰亭举行的一次大型集会。他们临流赋诗,“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座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该文写景抒情,形象生动,但文中也发抒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慨,不免有些情绪消极。

宋濂这篇桃花涧修禊诗序,也是写他与友人在桃花涧举行褉事的活动,行文布局明显受到兰亭集序的影响。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意思。

第一层写出禊事的地点、时间及参加人物。地点: 浦江县东二十六里处玄麓山之西的桃花涧。时间: 至正丙申三月上巳,即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 三月上巳之日。人物: 郑彦真 (郑铉,字彦真) 与作者及其他“诸贤士大夫”。他们一行沿涧流而入,走了约五里之遥,才到桃花涧。

第二层写桃花涧景致。作者以饱含热情的笔触写桃花,写松树,写怪石,写女萝 (松萝)、陵苕(凌霄),写泉,写潭,抓住各自的特点,三言两语点染成文,情趣盎然。作者共写了有名的景致七处: 凤箫台、钓雪矶、翠霞屏、饮鹤川、五折泉、飞雨洞、蕊珠岩。作者笔法整饬,有条不紊,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丹青妙手逐段渲染着一幅山水长卷。

“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燃”,写鲜花点点映衬于苍松之间,生动传神。“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从听闻中写景,顺便介绍出“钓雪”之名的由来,引人遐思。“女萝与陵苕轇轕之,赤纷绿骇,曰翠霞屏”,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形容红、绿二色以“纷”“骇”二字出之,使翠霞屏产生了动感。最为精彩处是对飞雨洞的一段描写:“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仰见青天镜净,始悟为泉,曰飞雨洞。”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特别是“泉怒,跃起一二尺”的拟人手法,将泉水之飞泻激石写得有声有色,令人叫绝。

在以上大段写景中,作者写桃花、髯松、怪石、翠霞屏、饮鹤川、五折泉、飞雨洞等是视觉感受; 写钓雪矶是想象中景; 写“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是听觉感受。三种感觉描绘的都是近景,而最后写蕊珠洞则是作者“遥望见之”,并没有身临其境,写的是远景。远近结合的描绘,使桃花涧全貌呈现出立体纵深的空间感。

第三层写修禊事中的人物活动,也是全文中的精彩段落。“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其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这是对曲水流觞的具体形象的描绘,由于风向、风速的干扰,使雁行而进的觞盘发生了错乱,正好增添了这一活动的趣味性。

在写人事活动中,最感人处是参加禊事的文人墨客们构思赋诗的情景,这不由令人想起了唐·韩滉文苑图中凝神潜思、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文中共写了九种人物形态: 有“闭目潜思”者,有“拄颊上视霄汉”者,有“与连席者耳语不休”者,有“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者……作者捕捉到人物的瞬间情态,将他们的动作、性格刻画得维妙维肖,形神兼备,显示出作者纯熟的笔法。

第四层,也是最后一层,作者以为同行者所赋诗作序为由,追溯了“修禊”的由来,并风趣地以招集人郑铉之姓为意,借题发挥,联系到春秋间郑国的习俗。溱、洧是两条河水名,在今河南省境内,这里曾是郑国的旧地。诗经·郑风·溱洧 中这样写道:“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汀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诗中记述了郑国人在春日土巳这一天的水边活动。溱洧二河岸边聚集着男男女女,他们谈笑欢畅、嘲谑调情,其乐融融。宋濂肯定了郑铉“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的举动,然而对郑国旧俗不以为然,认为“无以是为也”。对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雅集也有微辞,认为他们“多尚清虚”,即以清谈及道家“无为”思想为主也不足为法。作者鼓吹的理想境界是“情与境适,乐与道俱”,即以孔子所赞赏的“浴沂”、“舞雩”之风为法,体现了作者崇尚儒家传统的心理。将游赏娱乐与修身向学联系起来,虽不免道学气,但却反映了作者的真实思想,并非“曲终奏雅”之声。

全文层次井然,脉络分明,写景、写人与言志三者形散意联,耐人寻味,在山水游记中别具一格,非同凡响。



猜你喜欢
  •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赏析》

    青溪,位于安徽宣城县南,是江南名胜。歙州,是方回的家乡,与青溪相邻。此诗正是诗人乘舟还乡途经青溪时所作。“蕨拳欲动苕抽芽”,首句描写初春百草萌发的美景。“蕨”,菜名,嫩叶可食,初生时形状像小儿拳,故又名蕨拳。李白有“初拳几只蕨”(《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黄庭坚有“蕨芽已作小儿拳”(《观化十五

  • 《真空地带》作品分析

    日本战后派作家野间宏*的长篇小说。战争文学的名篇。1952年获每日出版社文化奖。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并被改编为电影、戏剧。作品以一等兵木

  • 杜牧《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全诗赏析

    城日晚悠悠,弦歌在碧流。夕风飘度曲,烟屿隐行舟。问拍疑新令,怜香占彩球。当筵虽一醉,宁复缓离愁。

  •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井埋盆作小池退这句也去风赏析》

    【原题】:老翁真个似童儿汲井埋盆作小池退这句也去风用此尝为小诗云半区茅屋裹疏篱无地容盆作小池祗有案头翻笔墨老翁仿佛似童儿邻舍老近以石方盆见借可容水三升置小鱼其间终日观之不厌复借退这全句成一绝

  • 《淮南子》后世知音 全文、注释、鉴赏

    〔修务训〕 昔晋平公令官为钟,钟成而示师旷 ① 。师旷曰:“钟音不调。”平公曰:“寡人以示工,工皆以为调,而以为不调 ② ,何也?”师旷曰:“使后世之无知音者则已,若有知音者,必知钟之不调。”故师旷之

  • 白居易《喜晴联句》全诗赏析

    苦雨晴何喜,喜于未雨时。气收云物变,声乐鸟乌知。--白居易蕙泛光风圃,兰开皎月池。千峰分远近,九陌好追随。--王起白日开天路,玄阴卷地维。余清在林薄,新照入涟漪。--刘禹锡碧树凉先落,青芜湿更滋。晒毛

  • 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陈与义《除夜二首(其一)》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①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②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③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④ 【注释】 ①爆竹:古

  •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出处】唐.张乔《 书边事 》 【意思】营中角声回荡充塞万里清秋,出征之人悠闲地倚靠着戍楼。和

  • 《云中君》情诗三百首赏析

    云中君 作者: 郑文 【本书体例】

  •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带诗意(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和诗意)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带诗意,内容包括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和诗意,求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加诗意,中秋节有关古诗词(加意思)。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