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赏析》
青溪,位于安徽宣城县南,是江南名胜。歙州,是方回的家乡,与青溪相邻。此诗正是诗人乘舟还乡途经青溪时所作。
“蕨拳欲动苕抽芽”,首句描写初春百草萌发的美景。“蕨”,菜名,嫩叶可食,初生时形状像小儿拳,故又名蕨拳。李白有“初拳几只蕨”(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黄庭坚有“蕨芽已作小儿拳”(观化十五首之十一)之句,皆为方回所本。此句之妙在“欲动”二字,“蕨拳”本身就是一种拟人的写法,而“欲动”则借以进一步拟人化,将蕨芽欲发未发,含苞待放的形状描绘出来,使蕨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进行了颜色上的对比。蕨芽和苕芽的茎都是紫色。这种嫩紫色的春草投映在碧绿的溪水中,给人一种清新而鲜艳的美感。
“节近清明路近家”,承接前句之春景,点明还乡的季节。“清明”,是一个令人怀归的节日,多少游子在此时都要唱出忧伤的思乡曲。而诗人此时正好踏上了归途,在美丽的清溪道中悠然行舟。“路近家”三字,透露了诗人摆脱羁旅之苦,即将回到家园时的欣慰和轻松之情,转启三、四句之意。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这两句用倒装的句法,意思是说,因为沿途桃花夹岸,风景优美,所以才荡舟缓行,细细观赏。“缓行”二字,不仅体现了诗人沉醉于青溪美景的闲逸之态,而且还蕴含了诗人在“路近家”时坦然舒畅的情怀。末句之“夹岸桃花”,并不是单纯写景,诗中暗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武陵渔人沿着桃花夹岸的溪水,发现了世外仙境桃花源。此时的诗人在青溪美景中,伴着夹岸的桃花悠然荡舟,那桃花的尽头不就是他那仙境般的家乡吗?“桃花”一景,饱含着诗人对故乡的赞美和向往,富有炽烈的亲切感。
-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② 。 箫管有遗音 ③ ,魏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菜 ④ 。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 ⑤ ,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 ⑥ ,身竟为土灰。 【释】 ①本篇
-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作于庆元
-
南院今秋游宴少,西坊近日往来频。假如宰相池亭好,作客何如作主人。 作品赏析原序:裴侍中新修集贤宅成,池馆甚盛,数往游宴,醉归自戏耳。
-
柳脸半眠丞相树,佩马钉铃踏沙路。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蹄鸣上天去。帝家玉龙开九关,帝前动笏移南山。独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红屈盘。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作品赏析柳脸:一作柳阴。烛骑:一作独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过秦楼》 水浴清蟾, ① 叶喧凉吹, ② 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 ③ 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④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 ⑤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 ⑥
-
名言: 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 句意: 见到虎的一条文理, 很难知道虎有多威武; 见到好马的一根毛,很难知道马很善跑。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
-
【3048】邓小平治国论(李君如著,人民出版社、中国审计出版社,47 5万字, 2016年12月第1版,66元)。△作者将长期思考和研究的成果汇集
-
国学名句“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出处和解释
【名句】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语出宋代胡宏《胡子知言·好恶》。水有源泉,所以它永远流淌,没有穷尽;树有根本,所以它永远青葱,没有衰枯。形容人有精神支柱才永远不会垮掉。
-
离愁别恨,也是一个亘古常新的主题。但在写法上却各有不同,因而词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各异。严仁的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取胜。 “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