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思老虎》原文、注释和解析
清·袁枚2
五台山某禅师收一沙弥3,年甫三岁4。五台山最高,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一下山。后十余年,禅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师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此鸡犬也,可以报晓,可以守门。”沙弥唯唯5。少顷,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此又是何物?”师虑其动心,正色告之曰:“此名老虎,人近之必遭咬死,尸骨无存。”沙弥唯唯。晚间上山,师问:“汝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曰:“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
1佛教中称出家人只受十戒者为沙弥。2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有小仓山房文集。3禅师:对僧侣的尊称。4甫:才。5唯唯:表示答应的意思。
【析点】 这位禅师为培养出高徒可谓费尽心思。他的徒弟小沙弥三岁就在五台山顶修行,与花花世界隔绝十余年之久。说来此法也奏效,十余岁的小沙弥一旦下得山来,连牛马鸡犬都不识,甚至不晓得世间还有女人。佛家不杀生,不食荤,禅师面对牛马鸡犬,可以向沙弥指点出这些畜牲可食之外的功用,然而遇到女人可就使这位禅师为难了,“虑”其弟子“动心”而“正色告之”:“此名老虎,人近之必遭咬死,尸骨无存。”这也难怪禅师“虑”,荀子说:“人生而有欲”,而且礼记更说,这“欲”中“饮食男女”乃“人之大欲”。佛门修行的关键在于清除一切常人的欲念。“饮食男女”是人的本性,小沙弥虽苦苦修行了十余年,他能经受得住这“大欲”的诱惑么? 禅师的话尽管令人生畏,哪里料到沙弥嘴上“唯唯”,而却心猿意马,晚间答师问曰:“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读者读到这里难禁一笑,然而这位苦心的禅师呢? ——阿弥陀佛!
人要活不能不“食”,人要延续不能不“色”。但是“食色”又往往引来灾祸,所以儒家主张合情合理地满足人“欲”,而佛家则主张灭“欲”。这则小文写得颇精彩有趣,苦心的禅师与单纯稚气的小沙弥各具人性人情的美,结尾又有相声艺术“抖包袱”之妙
-
盖修己治人之道,无过于节俭。节俭则嗜欲不行,无声色货利之失德,所以为善也。|什么意思
《盖修己治人之道,无过于节俭。节俭则嗜欲不行,无声色货利之失德,所以为善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早日羁游所,春风送客归。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歌舞知谁在,宾僚逐使非。宋亭池水绿,莫忘蹋芳菲。
-
三盏醺醺四体融,妓亭檐下夕阳中。千声万响敲相续,一曲云和戛未终。今日心情如往日,秋风气味似春风。唯憎小吏樽前报,道去衙时水五筒。
-
忆昔同游紫阁云,别来三十二迥春。白头相见双林下,犹是清朝未退人。
-
四时各平分,一气不可兼。隆寒夺春序,颛顼固不廉。太昊弛维纲,畏避但守谦。遂令黄泉下,萌牙夭句尖。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凶飙搅宇宙,铓刃甚割砭。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羲和送日出,恇怯频窥觇。炎帝持祝
-
在所有的听众后面,我寻找那唯一的听众……(《说话》)这是寒烟的诗句,也是寒烟对于自我精神命运的清醒把握:孤独、无助之后的执着追寻。
-
宋词典故·新丰酒 【出典】 唐·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见《全唐诗》卷一二八)唐·李白《杨叛儿》诗:“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见《全唐诗》卷一六三)唐·李吉甫
-
阳朔试诸生,赋五仄五平诗振铎试粤壤(2),升堂趋文儒(3)。角艺自古昔(4),扬言由唐虞(5)。赫赫列圣典(6),循循先师谟(7)。孰谓此远僻,皇风
-
《园丁之歌》本是“文革”中的一出话剧,塑造的是一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以全面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取得很大成绩的教师俞英的形象。她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工作的首位,带头深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42,内容包括42字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古诗42首,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41,42,43,44,45'。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长歌行 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