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袠《阳朔试诸生,赋五仄五平诗》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阳朔试诸生,赋五仄五平诗
振铎试粤壤(2),升堂趋文儒(3)。
角艺自古昔(4),扬言由唐虞(5)。
赫赫列圣典(6),循循先师谟(7)。
孰谓此远僻,皇风同疆隅(8)。
朔邑壮以丽,山川雄京都。
岂乏隽异士(9),思齐游商徒(10)。
绝谷产豫梓(11),幽渠生蠙珠(12)。
细物固若此,何云吾人殊。
袠也瓮牖子(13),樗栎惭疎迂(14)。
一贯昧孔训(15),多歧悲杨朱(16)。
永叹道丧久(17),谁当开迷途。
所贵造士者(18),同心希苏湖。
诗词类别:写景抒情
来源:粤西诗载
相关作品:正月五日予将往阳朔,林佥宪世观追饯还珠洞,赋五平诗言别
(1)仄五平诗:诗体名。其形式是,每句五言,单句全是仄声字,双句全是平声字,故称五仄五平持。
(2)振铎:谓从事文教工作。 粤壤:两广地方。此指广西。
(3)文儒:读书人。此指诸生。
(4)角艺:较量技艺,指通过考试,看谁文章作得好。
(5)唐虞:唐尧虞舜。
(6)赫赫:显耀貌。 列圣典:众圣人的典籍。
(7)循循:有次序貌。 先师:指孔丘。 谟:谋略。
(8)疆隅:边疆之角落。
(9)隽(jùn俊)异士:俊秀而有奇才的人。
(10)“思齐”句:意谓阳朔诸生都是象子游、子夏那样见贤思齐,且有文学才能的学生。思齐,“见贤思齐”之略语,意思是见到览能就想要向他看齐。 游商:游,子游,商,卜商,字子夏,在孔子弟子中,二人以文学见称。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
(11)绝谷:遥远僻偏的山谷。 豫梓:皆落叶乔木,木质细密,爲名贵木材,可供建筑及製造器物之用。
(12)幽渠:僻静的水道。 蠙珠:蚌珠,珍珠。孔颖达尚书正义:“蠙是蚌之别名。此蚌出珠,遂以蠙爲珠名。”
(13)瓮牖(wèng yǒu蕹有):用破缸作的窗户。指贫穷人家。
(14)樗栎(chūlì初利):皆木名。比喻无用之材。 疎迂:因疏懒而拘泥守旧。
(15)孔训:孔子的教导。
(16)“多歧”句:典出淮南子·说林训:“杨户见逵路而哭之,爲其可以南,可以北。”
(17)永叹:长叹。
(18)造士者:培养人才的人。
袁袠
袁袠(公元一五○二——一五四七),字永之,号胥台,明代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七崴能诗,登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进士,选庶吉士。张孚敬恶之,转刑部主事,旋改兵部,因司署部失火,谪戍湖州。会赦还,荐起补南兵主事。历员外郎。出爲广西提学佥事,告病归。读书于横塘别业。袠诗文俊爽,有皇明献实、世纬、胥台集、吴中先贤傅等。
朝代:明代
籍贯:江苏吴县
-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
-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
-
黄山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所必争,如今黄山西北面的“芙蓉关”、西南面的“汤岭关”,均为古代战争遗迹。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曾以黄山地区为据点,抗击元军。在与陈友谅争夺天下的激烈斗争中,朱元璋倚
-
【注释】:原序:宋玉《高唐赋》述楚怀王遇神女事,所世信之。愚独以为不然 ,因赋《念奴桥》,洗千载之诬蔑,以祛流俗之惑。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收有旧题宋玉所撰的《高唐》、《神女》两首词赋《高唐赋·序》载楚怀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
-
南乡子 黄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 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
本文作于作者谪居永州期间,具体时间不详。本文借助一个买鞭者甘愿以重金购买最终招致祸患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买鞭者的强烈讽刺,暗含朝廷用人不明导致国家祸患,有规劝警戒之意。
-
独鹤南飞送好音,山中桥梓共成阴。深衣伛偻如初命,卮酒从容向晚斟。城里谁家开寿域,堂东多士作儒林。清霜未落黄花在,笑折高枝绕鬓簪。
-
【注释】:【注释】:原题注:余居北京狱中严冬风雪夜未成寐忽狱卒推余示以片纸折不辨行墨就灯审视赫然冰如手书也狱卒附耳告余此纸乃传递展转而来促作报章余欲作书惧漏泄仓卒未知所可忽忆平日喜诵顾梁汾寄吴季子词为冰如所习闻欲书以付之马角乌头句易人所赃且
-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州桥》写于作者出使金国的途中。 诗人在题下有注:“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绝句开首一句便是这样地介绍州桥
-
【原题】:岳德器远来见访袖出六年前所赋湖庄诗次韵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