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歌》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桃叶歌
(其一)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其二)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王献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也是著名书法家。今存其诗仅四首,却有三首在东晋、南朝十分流行。桃叶歌的歌曲属于南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歌词也极富江南民歌风味。它从东晋一直传唱到陈后主亡国之际,以至于被附会成灵验的政治谶言。据说,隋朝杨广灭陈,渡江前扎营在江北的桃叶山,渡江是由隋将攻克江南前沿后征用陈朝的船来迎接的(见南史·陈后主纪、隋书·五行志)。这正符合桃叶歌所说的“渡江不用楫”、 “我自来迎接”。当然, 桃叶歌的流行不衰,并非这个原因,而是由于它真实抒写了当时一种非分的爱情,以及关于它的爱情传说。
古今乐录载,王献之有个爱妾,名叫桃叶。她的妹妹叫桃根。王献之很爱桃叶,有一次在秦淮河口送别桃叶,唱了这三首歌。这个渡口因此也被称为桃叶渡。倘使确有其事,则歌词内容主要是离别叙情,叮咛相约,表现出王献之对桃叶的深厚爱情,同时也显示他们的爱情结合其实并不平等,也不正常,笼罩着那个不合理的门阀社会的阴影。即使未必有其事,这一组情歌也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在当时门阀社会,门户不当的男女爱情受限制,有束缚,波澜曲折,缠绵悱恻,完全取决于门阀贵族男子的爱情观念、忠实程度以及冲破门户束缚的勇气,其实仍是不平等、不正常、不合理的。这是一组富有时代特征的爱情歌曲,今天读来,别有动人情致,不无苦涩情味。
这三首歌的排列次序和诗句文字,各种传本不尽相同,这里全录乐府诗集所载。第一首是拟桃叶自抒。也许桃叶只是自况的比喻,但这女子身份地位卑微于男子,则显而易见。她是衬托桃花的绿叶,居于陪从地位。然而桃叶衬托出桃花的红艳,却也在桃花相映之下显示了自身的优美,朴素柔静,风姿婀娜,虽有自卑自伤之情,更见自重自怜之态。这正是一个朴素文雅的小家碧玉形象。然而常人心里毕竟爱着桃花,不多注意桃叶,更何况一个高门大家的风流才子。尤其在春花竞妍时节,万紫千红之中,这个高贵男子偏独采撷一枝桃叶,王献之竟然钟情一个小家碧玉。这就更显出他的品性不俗,真情相爱,使她深深感激,衷心相委。显然,这是自知门户不当,感激知己钟情,实质上并非平等互爱,而是知遇报恩,具有传统节操的特征,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在当时社会,这种不平等的爱情结合中的女子,产生这样的心情是真实的,但也蕴含着、流露出一种忧虑:男子的爱情是否真心?会不会变心?这也正是诗人所以在第一首先拟女子自抒的构思原因,表示对于女子的担心是充分了解的。因此,第二、三首便表明自己心迹,解除女子忧虑。
第二首是表明心迹,真情相爱,不存门户之见,全无贵贱之分。开头重复“桃叶”,兼有两层含意:一是加强恳切语气,略有埋怨成份,等于说“桃叶啊桃叶,你还不了解我吗?”;二是以桃叶比兴,意思说“桃叶还是桃叶,我爱的就是桃叶”。接着以“桃树连桃根”来比喻,强调桃叶和桃花一样是从桃树长的,连着桃根生的,表示他不认为桃叶与桃花有根本的差别,表明他没有门户贵贱的偏见。因此,接着就直率地说,相爱是两个人乐意的事情,只有你桃叶使我爱恋之情殷切而笃诚。言外是说,桃花再好,但诗人并不乐意。这样直率大胆的表白,既显出情深委屈的急切,可笑亦复可爱;也表现出爱情真切给诗人以冲破门户束缚的勇气,动人而且感人。这也使此诗增添许多民歌的情调,相当泼辣。
第三首是约定相迎,保证不渝,要桃叶放心,轻松愉快渡江。他们俩人相爱,此刻似乎必须分别,总有不得不如此波折的缘故。具体事由,无须猜测,但桃叶的担心并非无端,离别的心情并不轻松。因此诗人再以重复“桃叶”兴起,却用了不同语气和喻意,说了两句俏皮话,使情绪气氛轻松些。意思说,桃叶就是轻巧的叶子,就象一叶轻快的小船,渡江不用划船桨就过去了。所以接着就说,你就渡江去吧,不要有什么苦恼,我自会迎接你回来的。不难理解,对这一双恋人来说,这样的俏皮话和定心丸,其潜在的含义是心领神会,不用点破的。而对读者来说,这类不无勉强的俏皮和宽慰,则更多缠绵悱恻之感,自可吟味其中隐隐流露的苦涩。
总起来看,这是一组民歌风味相当浓厚的文人创作的情歌。它所抒写的爱情虽然流露出传统的男子中心的节操观念,却相当大胆地冲击着封建门户偏见和婚姻束缚,追求真实的爱情。因而诗中男女的爱情结合,其实并不平等,但却又属非分,不合礼法。尤其是诗中男子直抒爱情,无所顾忌,更不符温柔敦厚的风雅。所以诗人采取民歌俗曲的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显得相当谐调,恰到好处,既有民歌风味,又有文人情趣,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
秦楼月①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②,罗帏暗淡灯花结③。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释] ①秦楼月:据传李白始
-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
-
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教学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教学论文《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该怎么写。结题报告摘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通过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铺垫,加上教师精练做指导,以及
-
堂前种山丹,错落马脑盘。堂后种秋菊,碎金收辟寒。草木如有情,慰此芳岁阑。幽人正独乐,不知行路难。诗人故多感,花发忆两京。石榴有正色,玉树真虚名。粲粲秋菊花,卓为霜中英。萸盘照重九,缬蕊两鲜明。幽居有古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刘长卿的诗句
在无尽辽阔的江山之中,树叶轻轻飘零,孤独而凄凉。我心怜悯之余,不禁惋惜你何事远至天涯!这是刘长卿的诗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以寂寞江山为背景,表达了对远离的朋友的思念之情。诗句前一句“寂寂江山摇落处”表明了江山的孤寂和悲凉之感,下一句“怜君何事到天涯!”则是对远离的朋友的关切和惋惜之意。整个诗句展示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去往遥远天涯的疑虑与担忧。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不愿采用新的补救方式的人,一定是在期待新的不幸,因为时间是伟大的革新者。 ————〔英〕弗·培根《论文集·论革新》 如今逗乐我们的一切都曾是某种危急关头。 ————〔英〕弗吉妮亚·伍尔夫 《一个人自己
-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李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