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楚人闻淮阴侯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淮阴方东击齐[3],汉王数困荥阳、成皋[4],计欲捐成皋以东[5],屯巩、洛以拒楚。郦生因曰:“臣闻知天之天者[6],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夫敖仓[7],天下转输久矣[8],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 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卒分守成皋[9],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10],自夺其便[11],臣窃以为过矣[12]。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13],工女下机[14]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拒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15],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16]。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解]将二十万之众[17],军于历城[18],诸田宗强[19],负海阻河、济[20],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21]。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22],使为汉而称东藩[23]。”上曰:“善。”
乃从其画,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齐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24],约先入咸阳者王之[25]。汉王先人咸阳,项王负约不与而王之汉中[26]。项王迁杀义帝[27],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28],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29],得赂即以分其士[30],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31]。项王有倍约之名[32],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33];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34],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35]。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36];下井陉[37],诛成安君[38];破北魏[39],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40],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41]。 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42],拒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馀城[43],乃夜度兵平原袭齐[44]。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45],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46]!”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47]。而公不为若更言[48]!”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
【段意】 郦生出计使汉王据有天下粮库敖仓,扼守成皋、太行山、蜚狐口和白马津。他亲赴齐国劝降,指出项王负约、杀义帝、吝于封赏、独用项氏,故人心离散;沛公则深得人心,天助其成,必得天下。齐王罢军降汉,淮阴侯偏不服而连夜袭齐,致使郦生被齐烹杀。
字数:1336[1]荥(xing)阳:秦县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2]巩:秦巩县在今河南巩县西。洛:今洛阳。
[3]方东击齐:正要向东进攻齐国。
[4]成皋(gao):今河南洛阳汜水镇,形势险要。
[5]捐:放弃。
[6]知天之天者:知道天之所以为天之人。天:天下形势、重要之事。
[7]敖(ao)仓:秦在敖山上所置谷仓,故址在今河南郑州西北邙山上,地当黄河与济水分流处。中原漕粮集中于此,再西运关中,北输边疆,是当时最重要的粮仓。
[8]转输:转运、传输。
[9]適卒:即“谪(zhe)卒”,罚罪流放戍守的人。
[10]反却:反而退却。
[11]自夺其便:自己丧失有利时机。
[12]过矣:退而守巩、洛的作法是错误的。
[13]耒(lei):农具,类似后世的犁头。
[14]工女:亦作红(hong)女,古指从事蚕桑、纺织、缝纫等工作的女子。
[15]收取荥阳六句:收取:攻占。据、塞、杜、拒、守等动词皆指占据、扼守。大行之道:即太行之道,在河内野王县北。蜚狐口:即飞狐口,要隘名,在河北涑源北、蔚县南,百里险关,一线微通,乃北方交通之咽喉。白马津:在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渡口,历为军事争夺要地。
[16]以示诸侯二句:用来向诸侯显示汉的实力和对有利形势的控制,那么天下就知道该投奔谁了。
[17]田(间)〔解〕:田间为齐王田假的将领,实际上驻守历城的应为田解。
[18]历城:今山东济南西,南对历山。
[19]诸田宗强:田氏宗族各支系势力强大。
[20]负海阻河、济:背靠大海,以黄河、济水为险阻抵挡汉军。
[21]未可以岁月破也:攻下齐国不是短时间的事。
[22]说(shui):游说、劝说。全句:请您下诏令派我去说服齐王。
[23]东藩:东边的屏藩、属国。藩:篱,屏障。
[24]戮(lu)力:尽力、努力。
[25]王(wang)之:称王,做(关中)王。
[26]汉中:秦郡名,治所在今陕西汉中东。
[27]迁杀义帝:秦末农民战争中,项梁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义帝,迁到长沙,并派人暗杀之。
[28]责义帝之处:质问项羽,查寻义帝的处所、下落。
[29]降城即以侯其将:封降将为所降城邑的侯。
[30]赂:财物。此句谓,凡得到的财物都分给士卒。
[31]方船:并船,船挨船。
[32]倍约:背弃盟约。倍:通“背”。
[33]刓(wan):摩损。项羽吝啬,刻好的印在手中反复把玩,棱角摩圆了也舍不得封侯授印。
[34]畔:通“叛”。
[35]可坐而策也:可以坐着推测、掐算出来,形容显而易见。
[36]援:用、征用。韩信从西河渡河攻魏豹,收取上党之兵以为汉王之援。上党:今山西长治北。
[37]井陉(xing):今河北井陉东北的山隘口。
[38]成安君:赵相陈馀的封号。成安:秦县名,今河南临汝东南。井陉一战,韩信攻灭陈馀。
[39]北魏:指魏豹,以其地在黄河之北故称北魏,亦称西魏。
[40]蚩尤:古代传说中九黎族的首领,是能呼风唤雨的英雄,曾与黄帝战于涿鹿,在神话中的地位近似战神。
[41]天之福:上天保佑的。
[42]大行之阪(ban):指太行之阪,即羊肠阪道,形势险要,在今山西晋城天井关东。
[43]伏轼:轼为古代车厢左右前三方状如半框的横木,供人凭倚。伏轼形容郦生乘车而来,不费力气就劝降了齐国。
[44]度兵平原:使军队从平原渡口过黄河。度:同“渡”。平原:平原津,古渡口名,今山东平原西南。
[45]卖:欺哄。
[46]亨:即“烹”,古代鼎镬煮人的酷刑。
[47]举大事不细谨二句:能做大事的人都不拘谨于细节,有大德的人不会顾及别人的责难。让:责备。
[48]而公一句:而公:你的老子。若:你。你老子我不会替你改口劝他的!
-
【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注释与译文]王孙,指隐士。萋萋(qī),草生长茂盛的样子。两句的意思是:春草已经长得很茂盛了,可王孙远游还没回来。这两句诗,感叹时间向前推移,而隐士久久不能返回。
-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28、627年)。文章记述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城濮之战后,晋国一举奠定了它的霸主地位。秦国不甘心株守于西北一隅,趁着晋文
-
【注释】:这首词虚实结合 ,将现实 、幻想和回忆融为一体,构造出一片神奇的世界。葛长庚所处的时代有太多的动乱和灾难,诗人和道士的想象力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在报国之志实现不了的时候,只有望北长叹,以幻想的翅膀,迷醉自己。葛长庚,又名白玉蟾,在
-
袗絺方暑亦堪朝,岁晚凄风忆皁貂。共喜鵷鸾归禁篽,心知日月在重霄。君如老骥初遭络,我似枯桑不受条。强镊霜须簪彩胜,苍颜得洒尚能韶。
-
宋词典故·掌中飞燕 【出典】 唐·白居易《白氏六帖》卷一八:“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此事《事类赋注》卷一一引作《拾遗记》。《梁书》卷三九《羊侃传》:“儛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牡丹花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牡丹花的古诗1吕弗克
-
“庄子”被认为具备有道家思想的全部内容。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合计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时间较早,大概是庄子本身所写,而外篇及杂篇可能是由后来的学者所编集。 根据史记记载:庄子虽是战国时代蒙人,可
-
《桃花水(桃花浪)》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礼记·月令》:“始雨水,桃始华。”又,《汉书·沟洫志》:“来春桃花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颜师古《汉书音义》云:“《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
-
书名。北宋初年工匠喻皓所著。全书三卷,今已散佚。沈括《梦溪笔淡》摘有该书一部分内容。其中关于木结构建筑比例可分上、中、下的“三分法”观点,深得后人赞许。书中规定屋架尺度以梁的跨度为准,阶基高度以柱高为
-
予过庐山下,云物腾涌,默有祷焉。未午,众峰凛然,故作是诗。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群隮相应和,勇往争骖驔。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雁没失东岭,龙腾见西龛。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