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注释】

选自宋·周敦颐爱莲说。

濯:洗涤。

清涟:清澈的水波。

妖:妖艳,艳媚。

不蔓不枝:不牵蔓,不分枝。

香远益清:香气传得愈远愈显得清幽。

亭亭:直立的样子。

植:树立。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地把玩。

【赏析】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花的美文。北宋中期,士大夫安于享乐,追求富贵利达之风盛行。作者认为,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营富贵的小人比比皆是。他鄙弃那些竞名逐利、寡廉鲜耻的人,憎恶庸劣的世态人情,在文章中以莲花的高洁,象征自己人品的懿德高行,表达自己对高尚情操的崇奉,以及对生命美学追求的情趣。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意思说:晋代陶渊明喜爱菊花,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而我独爱莲花,喜欢它长于污泥之中,却纯洁干净,不沾染一点污秽,生在清涟之中,也不妖艳媚人。它的莲茎中间空,外面直,不枝不蔓,香气越远越清香。它亭亭玉立,只可以远远地观赏,不可以轻慢地拿在手里玩耍。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洁净而高雅。作者爱其品格,将之视作人格美的一种象征,认为莲花具有君子之风,并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美好的品德情操赋予莲花,礼赞有加。晋代陶渊明爱菊,以之象征“隐逸者”,唐人爱牡丹,以之象征“富贵者”,作者爱莲花,比之如君子,将君子的人格美赋予莲花,反过来又以莲花的形象,象征君子的品格和志向,二者精神、气质契合相通,融为一体。所以人们读“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就想到君子,一如人们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会联想到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一样。

这就是作者为什么“独爱莲”,并把莲花推到群芳之冠的理由。

而作者笔下“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数句,礼赞莲花的美丽而不显妖媚,有着通直的茎干、沁人的清香和亭亭的丽姿,把莲花挺拔清丽的芳姿,秀逸超群的令德,不可侮谩的嵌崎磊落的风范,淋漓尽致地渲染了出来,进一步丰满了理想中的君子形象。

这样的形象,既传达出莲花的精神气质,赞扬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也寄托着一种高洁正直、超凡脱俗、不随人俯仰的人格理想,体现了作者对人格美的崇拜,而这与当时士人的人格审美和内心道德完善是相一致的。作者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濂学”指周敦颐为首的学派;“洛学”是以二程为首的学派。)创始人,程颢、程颐的老师。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正直不阿,不媚权贵,明断狱案,为民做主,得到人民的赞赏。

正是因为莲花具有作者所崇拜的君子人格的美好东西,所以作者用它比喻君子,也用它来自况自励。可以说,莲花的高洁气质和形象,正是作者秉性气节的一种外化,不仅表达了他坚贞不渝、洁身自爱的理想,也充分体现了他身处污浊环境,独能超然脱俗,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君子情操。

千百年来,莲作为“君子情操”的象征,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赞赏,而它所寄寓的人生理想,在勉励人们崇尚洁美人格的同时,也隐约地讥讽了社会上那些追求功名富贵、庸俗不堪的人们,因此,它不仅在当时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仍然有其思想价值和人格魅力。

猜你喜欢
  • 《鹧鸪天 寄情赏析》

    【注释】:此词认妍丽之笔写丝幽闺春夜的情思,明艳妩媚,尤觉动人,颇有晏几道的风姿。起二句,写入夜后的情景。醉意初消,闺中人脸上的晕红渐褪;她晚妆匀罢 ,感到百无聊赖了。“脸上”句,犹小晏《木兰花》词“脸边霞散酒初醒”意。“霞”,指脸颊因酒力

  • 有关于选择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题解析 [解题]选择(choice),即挑选,从若干人或事物中找出适合要求的。什么是选择呢?简单地说,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为自己把握人生;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

  • 旋涡主义作品分析

    一种形式更严的意象主义*。旋涡主义是在反未来主义*中渐渐形成的,办有杂志《狂风》。 1913年,意象主义诗人艾兹拉·庞德*和另一意象主义

  • 吴佳骏《水滴·梦冬》散文鉴赏

    水 滴 我蹲在一片油菜地里,与一滴水对视。那滴水,它长久地在那里等我,等了许多年。在我尚未到来之前,它是一朵云,流浪在天空。就

  • 《鸳鸯》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青山周永才 【本书体例】

  •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研究读本

    【371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研究读本(杨金海著,中央编译出版社,35 9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90元)△这本书对《共产党宣言》的

  • 《必以修身为本,然后师道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必以修身为本,然后师道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全诗赏析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遗迹翳九

  • 苏轼《又次前韵赠贾耘老》全诗鉴赏

    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従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山头卧碣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坏。空余白棘网秋虫,无复青莲出幽怪。(事见本

  •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文评文论”类的诗句。 精辟的文章其内容博大精深,有如千斤巨鼎; 其笔力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