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野望诗》全诗原文、鉴赏和赏析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赏析]
此诗见于蔡條 铁围山丛谈所载。自秦观将它改头换面写入其词 满庭芳后,这首诗也就跟着出了名。好似儿子当了大官,就势必封赠他的父亲以至老祖宗不可。这在审美领域内也是常有的事。从另一端看,则说明审美的发现也不容易,它往往需要跨越相当的时间和空间。
实在说,这首诗本来就写得很不错。为什么自隋亡到北宋后期,经历了四五百年,这首诗却从未见人谈起。这是不是由于杨广荒淫昏暴,世人因其人而废其言呢?
我们现在赏析这首诗,全不是想替杨广从政治上恢复名誉。我们只是从审美的角度,实事求是地谈谈作品。
此诗前三句都写景,纯用绘画的手法。有点 (寒鸦)、有线 (流水)、有面 (孤村)。再用 “斜阳欲落”烘染,一幅令人销魂的天涯羁旅图就呈现在读者的想像里了。“寒鸦”色黑,“流水”色白,“斜阳”色红,加上 “孤村”的黄墙、碧瓦、蓝天……等等,画面的色彩也就够绚丽了。寒鸦飞啼,流水潺缓,都是动态作声; 而孤村、斜阳,却寂静不响 。动静相应,益发衬出旅人的孤单和无所依托了。
末句言情。诗人纵目望远,野旷天昏;加上寒意袭人,悲自中生。故 “一望黯销魂”五字脱口而出,绝非单纯摹仿江淹 别赋作无病之呻吟。它宛似画龙点睛,遂使通篇俱活。
这首诗是否真为杨广所作,我们姑存而不论。因为毋论是肯定或者否定,我都找不到新的证据。但杨广毕竟是个有才有学之人,不能仅因为他是个坏皇帝,就硬说他连这样的诗也写不出来。
明代陆时雍的 诗镜总论说得好: “隋炀起敝,风骨凝然。”又说: “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虽卸华谢彩,而绚质犹存。”也就是说:杨广力矫六朝衰敝的文学习气,讲究风骨。他反对浮艳,追求自然的美。这是完全正确的。晁补之称秦观的满庭芳词中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三句为“天生好言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究其版权所有,似乎还应该首先归之杨广。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虽然景物繁复,内容加多,而基本形象和意境,显然还由此脱胎。
-
这首诗以咏梅为题,处处围绕着一个“梅”字落笔,描绘出了一幅凌寒独放的早梅图。 诗一开头就标出兔园是因为建安王萧伟与梁孝王刘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史记·粱孝王世家》云:“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
-
《君于训诲有方,师道尊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昔人有言:“吴兴山水清远”。非夫悠然独往有会于心者,不以为知言。 南来之水出天目之阳,至城南三里而近,汇为玉湖,汪汪且百顷。玉湖之上有山,童童状若车盖者,曰车盖山。繇车盖而西,山益高,曰道
-
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编成于春秋时代,原称为《诗》或《诗三百》,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译注】秋风吹不尽的,是捣衣女怀 念远戍玉门关的丈夫的一片深情。玉 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亦 泛指边地。诗人以妇人的口吻
-
古文观止·明文·归有光·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
-
文姬归汉图 金·张瑀作 绢本浅设色 纵二九厘米 横一二七厘米 藏吉林省博物馆 此卷题签作“宋人文姬归汉图”,清高宗乾隆所书,图名下注“内府鉴定”四字,钤“神品”、“乾隆宸翰”两印,卷上还有乾隆题诗,下
-
我似老牛鞭不动,雨滑泥深四蹄重。汝如黄犊走却来,海阔山高百程送。庶几门户有八慈,不恨居邻无二仲。他年汝曹笏满床,中夜起舞踏破瓮。会当洗眼看腾跃,莫指痴腹笑空洞。誉儿虽是两翁癖,积德已自三世种。岂惟万一
-
晨跑树梢的新芽连夜悄悄长高鸟叫得我的心狂跳按预设的目标奔跑在想你的路上打一个热情的草结希望在你来的方向摔进幸福的怀抱际遇葡萄园一阵
-
堂上列歌锺,多惭不如古。却羡木兰花,曾见霓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