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左思《咏史》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左思《咏史》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250—305)字太冲,临淄(今山东临淄县)人,西晋著名诗赋作家。由于出身寒微,本人虽然很有才华,博学能文,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使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纸贵,但在门阀森严的西晋社会,终身仕进不得意。左思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社会态度,他的咏史诗表现得极为强烈鲜明。左思现存诗十四首。他善于咏史抒情,感情充沛,笔力雄迈,语言醇朴,在六朝的绮靡华丽的诗风中,是有数的不被熏染者。

本篇是左思咏史八首之二。这首诗用松与苗的强烈对比,揭露了西晋极其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司马氏代魏建立晋朝,为了确保高级世族政治上的权利,吏部任人只依据门第高低作为用否的标准,这种选用法称为“门选”,结果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当时的门阀世族有荫亲属制,所荫亲属,多的可达九族,少的也还有三世。这种制度使得寒门庶族几乎是报国无门,很多社会矛盾因此而日趋尖锐化。左思的这首诗是包含愤怒感情的诗史,千余年来一直引发读者感慨不已。作者满腹不平,他提出,山上的离离弱苗,茎干不过一寸粗细,它们竟能荫盖山下的百尺青松,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地势使之然”。作者由自然界的这种不合理,进而与社会中“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现象联系起来,通过形象的力量,已使人从情理上产生共鸣。总题目是咏史,可是到此具体说的还是“时事”。结尾四句提出了西汉的三个历史人物,金日磾、张汤两家的子孙亲近,七世得荫,而人才出众的冯唐,却白首屈于郎署。在诗人看来,完全不合理的以“地势”定位的制度,已经“由来非一朝”了,怎能不有不平之鸣?

这首诗,感慨深沉,感染力强,主要是由于它的主题与结构形式,达到了完全统一。全诗十二句,主题是愤慨世道不公,腐败无能的世族子弟,个个早踞高位,英俊多才的寒门贤士,人人沉居下品。这种主题的揭示,见之于形象,最有力的形式莫过于具体的对比。左思在此正是用了这种手法。十二句中有四组对比句,“涧底松”与“山上苗”是对比,“彼径寸”与“此百尺”是对比, “高位”与“下僚”是对比,金张两家七世荫亲与冯唐白首不被召用是对比。比较的结果,能在对象的存在中观照自身,这是感知事物间区别最好的一种形式,是诗歌形象的具体表现手法之一。左思在诗中不仅大量用比,而比的又极为工整、匀和,名物对比中,巧妙地运用动词,避免了名实事物一般陈列的单调方式,如“以”、 “荫”, “蹑”、 “沉”, “藉”、 “珥”等等,都有很重的份量。诗中还有对比之中的比喻,如“松”、“苗”是对比,但诗人的意图不在“松”、 “苗”上,而是以它们比喻生活中的寒门与世族,这就使诗句达到了以比喻构成对比的双重形象化的高超地步。十二句诗,每四句构成一个完整比较体,每四句又都有一结,这样对三章的三结性的比较,就把全诗的主题,突出地显示出来了。这首诗流传了一千好几百年,不论哪个时代的读者,都能生发感慨,除了是生活现实激发人心,诗的特殊形象构成方式,及其与主题的完美统一,也是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 《感皇恩·骑马踏红尘赏析》

    词的上片写乍逢又别的惆怅,下片写已别还思的眷恋。全词描写了词人与故人暂聚又别为内容,抒发人生易老、聚少离多的悲苦心情。这首词在艺术上,层层渲染。如写离别,从初别时的留恋之情,到别后的种种离愁,后来的“满怀离恨”,步步递进,颇具韵味。

  • 古诗词类型及主题(古诗词常见类型与主题分类)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类型及主题,内容包括古诗词常见类型与主题分类,古诗中的各种主题,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我为人人72类型|标志|主题|咏史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题目中有“咏”、“怀古”、“咏怀

  •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这是专门写给四川名妓薛涛的一首诗。薛涛(约768—约832),字弘度,长安人。父亲到四川做官,她随父去川;父病死,因家贫,沦为

  • 《岳州西城》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岳州西城水国何辽旷,风波遂极天。西江三纪合,南浦二湖连〔二湖,指岳阳南面的青草湖和(yōng)湖(《水经注》名之瓮湖)。〕。危堞临清

  • 张天国《怀念母亲(组诗)》

    清明祭母那么多人上山带着雨伞和纸巾还有时尚的衣裳我只带了香烛和纸钱点燃一炷香告诉母亲我看您来了两支烛一只给母亲照亮来看我的路另一只

  • 《山》

    作者: 张增坤 【本书体例】

  • 国学名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出处和解释

    【名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语出明代戚继光《韬钤深处》诗。获取功名并非我的意愿,我一心想的是把海上倭患平息下来。两句诗反映了作者不求名利、一心报国的高尚思想。封侯:受封为侯,比喻获取功名利禄。海波

  • 苏轼《满庭芳》赏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常 思量,能几许?

  • 古代民歌《溱洧》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日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日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

  • 古代名句“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与译文

    【名句】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与译文]这是诗人对卖饼儿每天起早叫卖、寒暑不辍有所感触写下的诗句,用来教育孩子。大意是:职业不分高低,无论干哪一行都要志向坚定;男子汉有所追求,哪能贪图安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