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注释】
选自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中:内心。
病:此处指忧愁。
坦然:心胸坦荡,不沾滞于物情得失。
适:往。何适,到什么地方。
【赏析】
宋神宗元丰六年,张梦得贬谪黄州后,在住房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 苏轼此时亦贬在黄州,他为这座亭子取名“快哉亭”。苏辙此时贬官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监盐酒税,与苏轼互有诗文酬唱,他为这座亭子作记,写了黄州快哉亭记。文章由“快哉”着笔,从长江写起,至赤壁打住,以观江山形胜之快,阐释“快哉”含义。并由写景带出议论,畅言了自己对于世道人生的哲理体悟: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意思说: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呢?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妨害性情,那么到哪里没有欢乐呢?
在苏辙的心目中,“快哉”是人心灵上清通旷达的感觉。他以此观照苏轼、张梦得二人,认为他们贬谪黄州后,仍能胸襟坦荡,不为物欲伤害性情,自放于山水之间,达到了“何适而非快”的境地,因此具有这种通达的心胸怀抱。
士处于人世之间,应该怀抱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从两方面判断认为: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没有自得之乐,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愉快;二是假如一个人心中坦然自若,不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不愉快。作者认为,苏轼在长期的谪居生活中旷达自持,随遇而安,“此心安处是吾乡”。张梦得贬官黄州期间,深受苏轼达观思想影响,“不以谪为患”。作者据此认为,张梦得之能愉快,说明他内心有过人之处,即使住在极其简陋的蓬门破窗里,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事。何况现在张梦得贬居黄州,可用长江的清流来洗涤,能与西山的白云相对揖,有极尽耳目的乐趣,自然不会不快乐了!这就说明,士处于社会生活中,应该像张梦得和苏轼一样,心中坦荡,不因个人遭遇而影响心境,便能从壮丽的自然景物中获得生活的乐趣。
所以,人生的快与不快,不在于个人境遇的顺逆,而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坦然。如果自己内心坦然了,那么到哪里没有快乐呢!这里,作者在赞扬张梦得、苏轼襟怀坦荡的同时,其实亦是在自勉。作者本人也是身处逆境而胸怀旷达,“不以物伤性”的人,所以无论到哪里都不会没有快乐!
-
战国·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①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②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③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 ④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⑤
-
名言: 兵静则固,专一则威,分决则勇,心疑则北,力分则弱。 注释: 静: 肃静, 不喧哗。专一: 用心, 专注于战争。分决: 决断, 果敢。北: 战败。力分: 不团结。 句意: 军队保持肃静就坚固,
-
幽居乱蛙黾,生理半人禽。跫然已可喜,况闻弦诵音。儿声自圆美,谁家两青衿。且欣习齐咻,未敢笑越吟。九龄起韶石,姜子家日南。吾道无南北,安知不生今。海阔尚挂斗,天高欲横参。荆榛短墙缺,灯火破屋深。引书与相
-
为了捉住狼,应该舍得牺牲孩子的生命。这句俗语的原版应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过去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人家,常常会遭到狼的袭击,家畜被咬死,甚至连老人小孩也会被伤害。为了保证安全,人们便想方设法去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与桃花有关的唯美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桃花的唯美诗句,形容桃花的优美诗句,关于桃花的美丽诗句。形容桃花的唯美诗句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东城》这是诗人在郊外所看到的景色,荒芜的野店之中,有一株桃树在那里盎然屹立,嫩嫩
-
《梅花·忆寒梅》咏梅花诗鉴赏 李德裕寒塘数树
-
宁、汉、沪的对峙与合流,是指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同以蒋介石为主的国民党实力派及其南京政府从对立到合作及形式上的组织联合,这一联合也包括了早在上海自立中央的西山会议派。 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都武
-
《海棠》咏海棠 海棠被人誉为“花中神仙”。“
-
公猫找兽医歇后语搞笑,万能的微博啊,母猫发情,请问除了绝育还有其他办法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公猫找兽医歇后语搞笑,内容包括万能的微博啊,母猫发情,请问除了绝育还有其他办法吗?,最搞笑的歇后语,查找一些熟语,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还有在公。棉签大法 道具:化妆棉签、无刺激性的婴儿油或可起润滑作用的替代品 人物:手稳心细的家长一到两名 对象:发情女猫 原理: 女猫是刺激型排卵
-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① 。(《老子·十九》) 【注释】 ①素:没有染色的丝。朴:没有雕琢的木。 【译文】 保持朴素自然,减少私欲。 【感悟】 私心和贪欲是一切纷争和祸患的根源。统治者的自私、贪婪是劳动